邵阳"蝶变"三年:广大邵商从"回故乡"到"建家乡"

24.11.2015  18:00

  人民网邵阳11月24日电 “现在家乡的变化大家有目共睹,这对邵商来说是一个大机遇,如果我们再不回家参与建设,机会就会被其他人抢走。” 邵阳人赵志刚外号广东“玻璃大王”,是广东湖南邵阳商会执行会长,商会目前在邵阳投资已经超过四十亿元。

  三年来,在湖南省邵阳市委市政府“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的号召下,越来越多的邵商回乡投资,投资项目达417个,完成投资1458.5亿元,占邵阳招商引资总额的89.8%,给邵阳注入了新的活力。

  筑巢引来金凤栖

  作为一座拥有2500多年历史的古城,邵阳一直是湖湘重镇。但由于诸多原因,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经济社会发展一直力不从心。

  而从这里走出的邵商,早在600年前,就以“敢为天下先”的气概在外闯天下,成为湘商中的一支劲旅。据悉,目前在世界各地创业发展、拥有规模以上实业的邵商就有一百多万人。

  “邵阳人会经商,他们回家将带来投资和经验,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2012年,在邵阳市委书记郭光文的提议下,邵阳提出“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的发展方式;在此期间湖南省政府出台10条优惠政策,邵阳市出台了23条配套措施。

  这些政策、措施中,优先支持邵阳市符合产业政策项目的用地需求,并给予邵阳市3亿元资金扶持。同时,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园区标准厂房建设,经验收合格的同等享受财政贴息优惠政策。园区标准化厂房建设和入驻企业应缴的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基金和其他行政事业单位服务性收费全免等。

  2014年湘商产业示范园开始筹建,计划到2016年底,规划建设25万平方公里园区,建成45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招商650家企业入园,实现工业总产值200亿元,完成税收1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5万个。

  人称“亚洲鞋王”的蒋至刚,便是响应号召回到家乡的邵商之一,他带领九兴控股进驻邵阳,在宝庆工业集中区建设主体制鞋厂,并在四个县建立“卫星厂”,总投资过2亿美元,2014年公司总产值12亿元,税收7000万元,吸纳就业11000人。

  目前,邵阳全市已建成省级经济开发区5家,省级工业集中区6家,工业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的63.8%。正在建设的湘商产业园中,已竣工标准化厂房233.1万平方米,并有150多家企业签约入园。

  近三年来,广大邵商情系桑梓,陆续回乡,投资项目达417个,完成投资1458.5亿元,占邵阳招商引资总额的89.8%,产业涉及工业、农业、旅游业、物流设施、基础建设、商住开发等多个项目。

  家乡旧貌换新颜

  “终于摆脱了一年回一两次家,回一次还要各种凑假期的生活了!”听说家乡也有了制鞋厂,一直从事制鞋技术的唐曼丽,半年前特意从东莞的工厂辞职,回到邵阳就业。说起回家就业的变化,她感到格外舒心:“现在在家门口上班,还能照顾两个孩子,除去日常开销,算下来工资也不比东莞那边少。”

  可喜的是,自2012年以来,邵阳在迎来“老乡”投资,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十大经济指标增速排位在湖南省各市州靠前,在湘中西地区领先,城市建设也按下“快进键”。

  13年前,邵阳一度是湖南省的“交通死角”。正所谓“要想富,先修路”,邵阳市委、市政府做出了“举全市之力,大办交通,办大交通”的战略决策,高速公路、铁路、高铁线路四通八达,一小时到长沙、两小时达武汉、三小时抵广州、四小时至上海的美好梦想如今变成现实。

  “现在不仅是交通方便了,家乡的环境也越来越美!”在邵阳土生土长,生活了40多年的杨宸,见证了家乡的“美容”过程,最让他欣慰的是,以前的脏乱差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新修的宽阔公路,随处可见的绿化带,供市民随意游览的公园、现代化的城市建筑等,“越来越像大城市了!”

  让百姓拍手称赞的是,邵阳不仅有了“外在美”,其“内在”也不断提升。为了建设“平安邵阳”,邵阳市不仅建立5000多个群众工作站,创办5055所市民法制学校,还实行领导信访包案,开展“三联两访一帮”活动,并推进治安立体防控,推行限摩限电。

  “非常感谢市民法制学校的赵老师帮忙,工伤终于被确定下来了,医疗费有了着落。”“多亏邻居和联防队员赶来帮我抓小偷,如果他们不来,可能会损失惨重,感谢他们。”“村里帮助引进企业兴建大棚蔬菜基地后,村里年轻人很多回来种菜了,一年能挣三、五万块钱。”……近三年来,邵阳社会治安明显好转,非访治理工作排全省第一,省民调“平安创建内容”评价排名全省第一,居民的幸福感指数随之大大提升。

  “以前很多邵商不愿意在家乡做生意,都是全国各地跑。”03年出国闯荡,13年回邵阳投资建设的泰国湖南商会会长刘纯鹰感叹,“现在不一样了,家乡发展成了国际化的都市,加上政府的优惠政策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当然要回家乡投资。毕竟故乡可以很多,家乡只有一个。”(人民网 匡滢 何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