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创新社会管理促平安和谐

08.10.2015  11:45

  大祥区中心路街道邵府街社区从抢盗赌“重灾区”变成文明社区;邵东县野鸡坪镇井田村从“上访村”变成和谐村;洞口县洞口镇居民唐正东从“铁杆上访户”变成“息访热心人”……如今在邵阳市,创新社会管理带来的变化每天在各地发生着。

  记者日前从邵阳市有关部门了解到,该市近年来在社会管理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新举措,如创办市民法制学校、建立群众工作站等,成为叫响全国的社会管理创新工程。此外,创建平安建设新载体、实行由领导包案化解信访积案等,都产生了很好效果。全市实现刑事案件、群体性事件、非正常上访、负面舆论、安全事故“五下降”,其中,“两抢”案、非正常上访量下降了50%。综治民调综合排名从2012年全省“垫底”,升至今年上半年全省第7名,其中“平安创建活动评价”连续两年夺得全省桂冠。

  宝庆大地,社会越来越平安和谐,群众日子过得越来越舒心。

   天网”越织越密,

   根基”越夯越实

   今年7月,“亚洲鞋王”九兴控股集团再挥“大手笔”,投资1亿元,在新宁县湘商产业园创办年产400万双成品鞋的工厂。像九兴控股一样,越来越多的大企业看好邵阳日趋平安的投资环境,纷纷前来“安营扎寨”。

  平安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近年来,在坚持“铁拳”严打不放松的基础上,邵阳市综合施治,广开新路,创建平安建设新载体。

  “天网”越织越密。2011年,邵阳市推出社会化运作保安夜间巡逻防控新模式,大胆推行保安公司责任承包机制,在中心城区全面实施夜间巡逻防控“网格”化管理,化解了警力有限、防控难以到位的难题。建立起公安巡逻、保安巡逻、群众义务巡逻“三级巡逻”,形成了全天候、全时空、无缝隙巡逻防控体系。加上覆盖城区重点场所的4444个电子防控点、2510个高清监控点,构成密布“天网”,为群众出行装上“安全阀”。

  8月20日晚10时,记者在宝庆中路看到,华灯高照下,社会化巡逻防控队伍的自行车警灯闪闪烁烁,行人熙攘、车水马龙的街头秩序井然。巡逻队一位队长告诉记者,宝庆中路今年来没有发生过一起“两抢”案。

  邵阳市综治办主任王平介绍,如今邵阳市“两抢”案比2013年前下降了50%以上,其他刑事犯罪案件也大幅减少。

  法治“根基”越夯越实。2012年9月,为改变部分群众法律意识淡薄问题,邵阳市创新普法教育机制,在村(社区)建设法制学校。法制学校就征地拆迁补偿、信访、医保等群众关心的问题编制课件,释疑解惑,并帮群众护利维权。“目前,我们已建成村(社区)法制学校5050多所,授课超过3万堂,听课的群众累计达150万人次。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已在广大群众中蔚然成风。”邵阳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李新华高兴地对记者说。

   社会要和谐,矛盾先化解

  6月下旬,邵阳市原郊区粮食局城东粮站职工谢荣富,给市委书记郭光文送来一面锦旗,感谢郭光文帮自己解决了一个信访难题。

  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社情比较复杂的地区,邵阳市各种社会矛盾多发。决策者们清醒认识到:社会要和谐,矛盾先化解。

  如何有效化解矛盾?邵阳市推出了领导包案以化解陈年积案的创新做法,先啃信访积案这块“硬骨头”。市委书记、市长带头,市县两级在职领导都参与包案。同时由律师一对一参与化解,用法治手段、按法定程序处理。至今,全市已有382件群众反映强烈、久拖不决的信访积案得到化解。非正常上访量大幅下降。这一创新做法,最近入选“2014年度湖南省最具影响力十大法治事件”。

  在此基础上,邵阳市依托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调联动”机制,力控源头,将问题在一线解决。今年上半年,全市通过“三调联动”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2万多件。

   干部驻站“坐班”,一线服务群众

  创新无止境。为进一步提升社会管理水平,邵阳市还不断探索创新群众工作方法,致力打造新平台。

  2010年,针对群众办事“门难进、脸难看、人难找”的现象,邵阳市委决定成立群众工作部,并在县乡村三级分别建立群众工作部、办、站。每月安排3天,为群众工作站“集中工作日”,下派县、乡镇干部驻村(社区)群众工作站“坐班”,与村(社区)干部共同调解矛盾,并帮助群众解决各种民生问题。干部到一线工作、政策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矛盾在一线化解,逐步成为新常态。

  去年4月,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邵阳市量身定制,决定开展“三联两访一帮”活动,即领导联群众工作站、单位联村(社区)、干部联户,聚焦“四风”访民意、围绕发展访民情,帮助群众解民忧。广大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听取民意、服务群众。目前,全市共有5万多名干部参与这一活动,共走访群众150多万户,召开民情恳谈会8870多次,收集意见建议4.6万多条,为民办实事1.7万多件,解决资金2.5亿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