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宝庆工业集中区建设“台湾工业园”
10月23日,在宝庆工业集中区内的重点台资企业九兴总部项目现场,十余台挖掘机在忙碌作业,项目现场热火朝天。全球十大鞋业制造商之一九兴控股来了,食品业巨头统一企业来了,合隆国际等知名企业也来了。近几年来,近10家台资企业纷纷落户宝庆工业集中区。2013年9月,省台办、省发改委联合批复,授予该区“湖南宝庆台湾工业园”牌子。
基础建设与开发同步
宝庆工业集中区一期规划面积10.68平方公里,远期总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完善的基础配套,是一个园区承载项目、集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园区按照“拉开框架、道路先行、完善配套”的建设思路,着力推进以路网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
经过艰苦建设,园区“三横四纵”的路网格局基本成型。全长22公里、路幅宽60米的邵阳大道横贯东西;全长5850米、路幅宽120米的东互通大道即将建成通车。即将建设的白马大道、新城大道、金鸡路等道路,与邵阳大道、320国道联网,构筑“四横五纵”的道路骨架,通车总里程可达60公里。
水、电、气、标准厂房配套同步跟进。园区内敷设自来水专线、污水处理厂管网全面覆盖园区,已建成东互通110千伏变电站,并启动建设白马110千伏变电站,管输天然气正式实现对接通气……
短短几年时间,园区从荆棘密布到路网纵横、配套设施完善、管理服务机构健全;从作坊式生产到一批批投资规模较大、科技含量较高的现代化企业落户和相关产业的集聚。
优化环境促项目落地
多年前,市委、市政府多次联系九兴控股集团希望其能来邵阳投资建厂,但因交通、政策等原因一直没能落实到位;直到2010年九兴控股集团看到邵阳的飞速发展才正式提出投资办厂的构想。3年时间过去了,九兴控股已在邵阳设立多家分厂,现在该企业正规划打算长期发展— — — 采取“主体厂+卫星厂”的模式,在邵阳市区建设用工约1万人的主体厂,并在其方圆100至150公里范围内新建3到5个“卫星厂”,每个“卫星厂”用工约6000人,把邵阳建成中国乃至世界的新鞋都。
2012年5月,宝庆工业集中区召开九兴控股兴昂鞋业项目拆迁动员大会,仅用5天时间完成拆迁房屋初算工作;用时一个月签订拆迁协议53份,占拆迁总数的90%,缩短了企业的前期建设周期,为企业提高了投资效益。
由于九兴控股产业园项目用工达上万人,企业担心短时间内难以招到大量员工而影响生产;于是,宝庆工业集中区动用一切力量,想尽一切办法为企业招聘员工,2012年8月至12月就为企业招聘输送近7000人前往东莞培训,并在市内建立综合人才培训基地,一年时间内为企业培训技术型员工6000名。
同时,宝庆工业集中区还积极争取九兴控股零售总部以及联聚集团等10家配套企业落户,使九兴鞋业项目在工业园区实现供、产、销“一条龙”生产经营。宝庆工业集中区管委会主任李小平指着已经建成的厂房说:“除此之外,园区还经过争取让市政府下放27项行政审批权限、7项联合会审权限,使得园区内项目的报批报建等手续可实现‘园内事项、园内办结’,大大提升项目落地速度。并且园区还成立了独立的融资平台,增强园区自我造血功能,确保资金不断链。”
九兴控股在宝庆工业集中区的成功投资建设,也拉开了园区与台湾企业合作的序幕。目前,落户宝庆台湾工业园的台资龙头企业有5家,正在对接的台资企业有12家。其中九兴控股年产值可达20亿元,实现税收3000万元以上。统一集团项目共需征地600亩,已经供地400亩。合隆国际进行羽绒加工和羽绒被、枕头和服装产品生产,目前已启动拆迁工作。
依靠产业的不断集聚,项目建设的持续推进,宝庆工业集中区正向着“打造千亿园区、建设工业新城”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力争到2015年暨园区成立十年时获批国家级经开区,实现邵阳拥有国家级园区的梦想。今年1-10月,宝庆工业集中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34亿元,工业总产值83亿元,工业增加值49亿元,实现税收7亿元。各项经济指标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9%以上。
来源:( 湖南省商务公众信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