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旅游经济持续升温 专家:避暑学会“健康游”

06.07.2015  10:37

        《2015年中国城市避暑旅游发展报告》于2015年6月30日在《旅游卫视》发布。报告认为,全国避暑旅游关注度不断提升,避暑旅游经济持续升温。暑期旅游市场规模较去年同期进一步扩大;暑期旅游市场地位凸显,各项指标占全年比重逐渐增加;暑期旅游期间,机场、铁路、汽车等旅游交通接待规模逐年增长;各地避暑旅游季活动受到游客的认可。
        据调查,2015年避暑旅游市场需求特征表现为:一是入夏提前,避暑旅游市场启动时间延迟。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今年入夏提前,市场对避暑旅游的关注也随之提前,但受闰月及暑假安排影响,实际避暑旅游出游时间可能会延迟到6月底至7月初。
        二是需求释放提前,避暑旅游“峰—谷差”缩小。2015年端午节与周末自然衔接,形成三天小长假,又恰好撞上父亲节,此时大多数自主招生考试也已经结束,家庭游、毕业游、休闲避暑游等多主题叠加使得端午提前释放了一部分避暑旅游需求。在市场特征上表现为避暑旅游高峰会被削弱,低谷有所上升,从而缩小了避暑旅游高峰与低谷的差距。
        三是游客对避暑旅游认识更加理性。随着避暑旅游的发展和市场的逐渐成熟,游客的需求不再是懵懵懂懂,对避暑旅游的认识更加理性,不再仅限于图个“凉快”,需求更加丰富多元,更加注重避暑体验、更加注重避暑休闲度假、更加注重安全。
        《报告》强调,暑期旅游不等于避暑旅游。暑期旅游即在暑假期间的旅游,虽然从内容上讲,涵盖了避暑旅游,但强调的是时间概念。而避暑旅游,虽然时间上也是暑期,但其内容有专门的指向,即以避暑为主要目的而开展的旅游、休闲度假等。目前,市场上很多的产品及宣传往往指向前者,通过与旅游供应商的访谈等,市场上真正意义上的避暑旅游产品较为缺乏,往往只是将过去已有的一些线路、产品等换个名称组装,“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
        《报告》建议要固化避暑“健康游”概念。强调在夏季出游是一种积极的避暑、养生游,特别要宣传引导旅游者建立夏季凉爽气候与人体健康重要关系的认知,将避暑健康游的概念固化下来。
        2015年新增了10个样本城市。依据中国气象局全国359个基准站数据,根据气候舒适度及旅游业发展情况,最终确定了:普洱、安顺、威海、呼伦贝尔、大理、丹东、阿勒泰、晋城、葫芦岛和佳木斯十个城市。课题组认为这十个城市夏季也值得旅游者选择前往。
        2015年7月份中国避暑城市排名前十五位的城市分别是昆明、大连、青岛、贵阳、烟台、哈尔滨、长春、吉林、呼和浩特、丽江、大同、沈阳、承德、秦皇岛和西宁。
        2015年8月份排名前十五位的城市分别是昆明、哈尔滨、长春、大连、贵阳、呼和浩特、大同、延安、青岛、承德、太原、吉林、烟台、银川和沈阳。

(编辑:曾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