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辑:长沙“非遗”保护需进一步培育社会意识

08.03.2016  09:36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非遗中心主任连辑。)


(连辑接受星辰全媒体特派记者专访。)

  湖南新闻网消息 据星辰在线报道,3月5日晚,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非遗中心主任连辑做客中国青年网联合星辰在线等地方主流媒体主办的《两会大家谈——中国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与走向世界》访谈。

  对于长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连辑表示应该注意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断档、断代,包括断传承人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培养“非遗”保护的社会意识。

   非遗”就是我们的生活方式

  “非遗”,从专业领域有着非常严谨的概念,但是在连辑看来,“事实非遗就是我们的生活方式,是我们的衣食住行、是我们的思想、是我们的观念、是我们的审美,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连辑表示,现在的非遗领域和类型比较宽泛,他所关心是濒临消亡或者是灭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现在国家几千年形成的口口相传的民间艺术、不同社会阶层千百年来形成了一些很好的生活习俗、各行业一些手艺人的手工传承,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他们受到很大的冲击。包括许多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比如服饰、饮食、语言、宗教信仰等等。

  连辑注意到,长沙民间剪纸、长沙棕编、浏阳夏布等“非遗”项目,“不仅仅是湖南,现在好多非遗类型,或者是产品存在着断档、断代,包括断传承人的问题,这确实需要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

   保护“非遗”需要启发社会意识

  记者注意到,长期以来,不少地方性的艺术剧团因为经费问题,不得不为了生计而四处奔波,在艺术创新发展上面临瓶颈。连辑认为,“地方剧团发展困难,有剧种自身有过窄的地域性的原因,一些地方性的大剧种还细分了不少的小门类,分而治之,其实大可不必。另外,地方戏因为没有市场基础,加上院团改制的推行,还有很多的问题没有完全解决好。

  解决基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首先需要解决一个社会意识或者说集体意识。光几个专家、几个领导着急没用,因为非遗所有的传承体系,这些内容都是个人的、个体的、家族的,包括一些行当,没办法用行政指挥。

  在连辑看来,“如果全社会没有没有集体性的觉悟和意识,这很容易破坏到非遗的传承。这恐怕还要国家更多地从政策、教育、资金等各方面去加强培育社会共识的力度。很简单的一个问题,如果给你三个小时的空闲时间,你是愿意去长沙的戏剧院看一场祁剧或者湘剧,还是更愿意去电影院看一场好莱坞大片?

  连辑说,“这个问题体现在深层次上,就是广大市民,尤其是年轻人生活方式、文化选择的改变。如果你们的祁剧变成了大家首先选择的消费对象了,社会上有这种文化共识了,这些问题其实都不存在了。

  在培育社会觉悟问题上,连辑讲到美国费城的例子。“在费城自由广场有一个像马厩的房子,在独立战争欧洲白人区的历史遗迹。后来他们要拆这个房子老百姓全体反对,他们说把这个拆了乡愁就没有了,历史记忆就没有了。为什么能管住这个事,社会意识、集体意识,所有人认为是他的文化,你不能破坏。

   国家要对“非遗”项目有更多的价值评估

  关于从国家层面出台更多的政策措施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连辑认为,“由政府牵头和社会合作起来,挖掘非遗产品的门类自身的价值很重要,咱们老认为我们的东西不值钱,这是有问题的。”连辑举了个例子,“比如说剪纸,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大家认为剪纸艺术难登大雅之堂,但现在你看,我们的剪纸艺术经过不懈努力地推广,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很受欢迎,大家觉得很精致精美,我们在这方面。

  连辑认为,在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评估的做法上,国外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值得借鉴。“比如澳大利亚的一个铁匠炉,就一百多年,一个铁墩子、一个锤子就舍不得,政府立法说这个地方不能拆,那个地方要盖一个很大的shoppingmall,后来为了保护这样一处历史遗迹,在建设过程中将整个铁匠炉包围了进去,甚至在一个很高的烟囱上修了一个玻璃罩子,用这个办法把这个留下来,用这种办法解决现代文明和传统文明的问题。

  连辑说,“我们现在对非遗的东西很少做价值评估。现在我们子承父业完全是凭自己的兴趣,是不是能够在市场上发现价值、体现价值,这个没人知道。所以这些人做一个手工的东西他们很费劲,多少天、几个月、几年做一个东西很费劲,如果没有这个措施,断代也是很难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