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连线】培育“湖湘工匠”升级“湖南制造”

08.03.2017  12:32

  “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继去年之后,工匠精神再次写入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

  首次提出的“中国工匠”,寄予厚望的“质量时代”,在我省各行各业中引发热议。

  添干劲,匠心创造大价值

  “国家这么重视工匠精神,我们更有干劲了。”3月5日,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艳梅在网上认真学习了李克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

  几天前,她刚从人民大会堂领取了“全国五一巾帼奖章”,成为今年全国获此殊荣的十人之一。

  “机车行驶是否安全,乘坐是否舒适,都与我们做的这个转向架息息相关,容不得任何差错。”凭着这股一丝不苟的精神,曾艳梅潜心钻研18年,主持研发出了全球首个速度等级最高的A型地铁车辆转向架。

  听完政府工作报告,湖南沙坪建设有限公司钢筋班班长董志平很是振奋。“工匠精神就是要做一行爱一行,肯坚持、多琢磨,把手艺搞精、搞专。”他说。

  精工于细,匠心创造大价值。如董志平负责施工的项目钢筋损耗量均在1%以下,其20多年参建的工程从未出现质量事故;多年来,曾艳梅参与研发的技术和产品已形成收入数十亿元,所在项目带动我国钢铁、齿轮传动、电机等10多个产业发展。

  制度保障,培育更多“湖湘工匠”

  “政府工作报告用一个段落的篇幅,重申工匠精神,其分量不言而喻。”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徐文龙说。近年来,我省工会先后开展了“名师带高徒”活动、“十行状元、百优工匠”技能竞赛等,就是传承工匠精神、培育“湖湘工匠”的有效载体。

  徐文龙说,术业有专攻,不同岗位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不一样,只有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能工巧匠”培养体系和制度设计,让技术精、手艺高、对社会贡献大的工匠更有尊严,获得感更强,才能在产业工人队伍中形成学习工匠、争当工匠、赶超工匠的正确价值导向和人生追求。

  “智能化时代更需要现代化的‘工匠’。”泰富重装集团人力资源中心副总经理丁易告诉记者,“机器换人”并不意味着不需要工匠精神,而是对工匠精神提出了新要求。为培育更多技能型人才,泰富重装设置了专门的技能等级评聘和晋升制度,为技能人员拓宽上升通道;组织劳动技能竞赛,每年投入近50万元进行职业技能等级提升培训。

  匠心铸品牌,提升“湖南制造”

  “企业要以匠心促创新,做大做强我们自己的品牌。”湘电集团有限公司工会职工技术创新中心主任钟梅说。从弘扬工匠精神入手,湘电集团成立了职工技术创新活动中心,创建了一批创新工作室,每年选树“创新型”职工,自主创新屡获佳绩。近几年,公司每年完成新产品开发100多项,新产品年创产值100多亿元。

  省经信委投资规划处处长崔国强表示,我省建设制造强省5年行动计划中提出,要打造大批“工匠湘军”,形成一批知名品牌,推动湖南速度向湖南质量转变。

  “正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质量之魂,存于匠心’,‘湖南制造’要用匠心提升品质,推动我省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省质监局副局长陈立新说,从政府层面来说,要构建一个“工匠精神”得以茁壮成长的大环境,不仅要鼓励企业技术创新、注重质量、塑造品牌,同时还需加强产品生产标准、质量检测标准的制定,加大监督力度,实施奖惩措施。

文章作者:曹娴    邹靖方/编辑:李俊/审签: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