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质量时代 建设质量强省

02.09.2015  00:48

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李友志

      经济社会越发展,对质量的要求就越高。党中央、国务院对质量建设一直高度重视、多次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三个转变”为大质量建设指明了努力方向,定好了行动纲领。

      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实现经济总量、运行质量和人均均量同步提升,打造湖南经济升级版。“三量齐升”为建设质量强省设计了具体路径。

      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换档”期,处于全国经济第一方阵的湖南,更要进一步提升质量水平,强化质量管理,保障质量安全,以质量的提升对冲速度的放缓,把经济社会发展推向“质量时代”,加快建设质量强省,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提高认识 理解质量建设意义

      建设质量强省,首先要提高认识,充分理解质量建设在当前背景下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省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但是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市场竞争已由过去的投入竞争、价格竞争转向质量竞争、品牌竞争。一方面,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决不能简单地在原有发展水平上,再走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老路,而是要坚持以质量求生存,靠质量促发展,凭质量增效益,有效破解发展中面临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民生改善、贸易争端、稳定增长等问题,真正实现由中高速增长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另一方面,中央赋予湖南“长株潭自主创新两型社会”试点建设任务,实际上就是要湖南率先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全国积累经验,这就要求我们切实破解发展方式不优、发展质量不高的难题,以尽可能少的能源资源消耗、最少的生产要素投入,依靠持续的质量提升来支撑发展、追求效益、保障民生。

      质量建设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息息相关。近年来,全省质量安全保持了总体平稳态势,没有发生重大质量安全问题,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与此同时,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对问题产品和安全隐患容忍度越来越小。而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一旦出现质量安全问题,信息会迅速传播、快速放大甚至变形走样,引发系统性风险。这将严重损害社会消费环境,挫伤消费者信心,同时也影响湖南产品形象,损害政府公信力。我们不能责怪群众过于挑剔,而应该时刻牢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质量无小事,安全大于天,重视质量建设就是对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负责。

      纵观国内国际情况,我省提升质量总体水平还任重道远。我省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还不多,产品竞争力总体还不强,附加值还不高。除了工程机械等少数几个产品外,湖南真正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还不多。我省主要工业产品采标率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差距甚远,即使与中部地区相比也不占优势,提升质量水平还有大量工作要做。上世纪50年代,德国实施以质量推动品牌建设、以品牌助推产品出口的质量政策,使“德国制造”逐渐享誉全球。上世纪60年代,日本提出质量救国战略,高质量的产品助推其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上世纪80年代,美国推出总统质量奖等综合性质量政策,扭转了竞争能力下滑的颓势。这些实践表明,只有狠抓质量建设,提高全民质量意识,才能不断增强竞争能力,提升发展水平。

      强化措施 把握质量建设重点

      建设质量强省,要切实围绕产业转型升级推进质量提升,围绕提高质量竞争力推进品牌建设,围绕“保安全、惠民生”强化质量安全监管,推动“湖南创造”、“湖南品牌”、“湖南质量”和“湖南标准”等引领行动建设,努力提高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总体水平。具体来说,要把握以下建设重点。

      全面提升企业质量水平。质量的责任主体是企业。所有企业都要充分认识到质量是企业的立身之本、利润之源、品牌之魂,将质量安全内化为企业发展的核心价值,在经营理念中强化质量意识,在发展战略中融入质量追求,在管理制度中突出质量控制。企业法定代表人要对质量安全负首要责任,主管人员负直接责任,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践行质量承诺,建立健全从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出厂检验到售后服务的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建立健全“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责任可倒查”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要鼓励企业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水平。

      切实强化质量安全监管。质量安全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要始终守住质量安全底线,使质量工作惠及普通百姓。要紧紧围绕关系国计民生、健康安全、节能环保等重点产品,落实监管责任,努力消除产品质量安全隐患。要突出抓好特种设备安全运行,杜绝重特大事故。要强化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严格市场准入退出机制,加强原材料质量监管,落实工程质量检查。完善物流、电信、邮政、旅游、商贸、餐饮、体育等质量标准体系,以服务质量的提升助推我省服务业大发展。要创新监管方式,强化以质量安全为核心的风险监管,探索以分等定级为基础的分类监管,不断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强力推进湖南品牌建设。品牌是高科技、高质量、高效益的集合体,有品牌就有市场,有品牌就有效益。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实施品牌战略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着眼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制订更加积极、更加有力的品牌发展规划,完善品牌培育、认可、扶持机制,促进资本向品牌集中、技术向品牌集成、人才向品牌集聚。实施开放崛起战略,大力培育出口品牌,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努力扩大出口竞争新优势。

      积极实施标准化战略。标准是生产中的“”,建设质量强省,标准必须先行。要高度重视技术标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深入实施标准化战略,全面提升我省标准化水平。支持有条件的单位和企业承担或参与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甚至是国际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抢占制高点,掌握话语权。要积极引导企业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鼓励企业制订实施具有市场竞争力、高于现行国家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

      强化检验检测平台建设。科学做好检验检测项目的规划布局,充分考虑我省“四化两型”建设、融入长江经济带战略和转型升级需要。按照装备精良、技术精湛、人员精干、国内一流的要求,加快建设一批产品质量检验、工程质量检测、服务质量评价、高耗能特种设备能效测试、计量检定等检验检测机构,满足我省质量工作和建设发展需要。

      多措并举 凝聚质量建设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的“三个转变”论述,宣告大质量时代来临。建设质量强省,需要多措并举,凝聚合力。

      强化监管职责。加强质量监管,是各级政府应尽的职责。各级质量监管部门要认真履职、严格执法、敢抓敢管,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始终保持打击违法生产经营行为的高压态势。要强化质量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严肃查处敷衍塞责、走过场、图形式的行为,对质量监管“缺位”、“越位”或“不到位”的部门和人员,要严格行政问责和责任追究。同时,也要为企业搞好服务。我们有质量管理体系、计量测试体系、认证认可体系,要通过这三个体系的全覆盖,争取国家的支持来帮助企业发展。

      构建共治机制。将产品质量与企业诚信评价挂钩,在企业贷款、税收优惠等方面予以奖惩。推动质量工作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形成齐抓共管、无缝衔接的工作格局。充分发挥政府质量工作联席会议的作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推动有关部门和组织建立质量数据、信息交流发布机制,促进行业自律。

      落实扶持政策。着眼产业发展尤其是主导产业发展的需要,支持建设高水平的技术创新、检验检测和标准信息服务平台。着眼项目发展的需要,对质量奖励、品牌战略等质量发展和保障项目,纳入政府重点支持项目,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着眼质量引领的需要,对主导制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纳入科技进步奖励范畴;对名优产品、自主创新产品、节能认证产品等,优先纳入政府采购目录,予以支持。

      加大宣传力度。推动群众性质量工作,大力开展“质量月”活动,广泛宣传国际标准日、世界计量日、认证认可日,开展多种形式的质量文化主题活动,营造质量第一,安全至上、诚实守信、精益求精的质量文化氛围。充分发挥舆论的宣传引导作用,以正面宣传为主,坚持典型引路,重点宣传优秀企业和名优产品。要建立统一、权威、高效的质量安全信息发布机制,对突发事件,要在第一时间准确发布信息。要加强对新媒体的引导和管理,坚决制止虚假信息传播。

来源:湖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