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老是过敏得治 还要避免接触过敏原增强体质

15.02.2017  01:35

  

(增强儿童体质对预防过敏也有一定作用。资料图。星辰影像拍客 放风筝/摄)  

          星辰在线2月14日讯(通讯员 陈双) “1岁半的女儿经常长湿疹,反反复复总是好不了”、“7岁的儿子被医院诊断为过敏性紫癜”、“孩子一遇冷风就打喷嚏、流鼻涕”、“孩子吃海鲜就浑身长风团,还动不动就喘”……湖南中医附一儿科副主任谢静介绍说,在门诊中,常常听到家长反映,孩子因为过敏性体质,小毛病不断。家长们最常咨询的就是:“孩子为什么这么容易过敏呢?要怎么样才能避免这烦人的体质呢?”

  “人类的免疫系统可以保护我们,可以识别什么是我们所需要的、什么是对我们有害的。如果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免疫系统就会想方设法地把它们清除出去。适当的免疫反应可以保持身体健康,但是若免疫系统反应过于激烈,就会产生危害。”谢静说,过敏就是机体受过敏原(如花粉、粉尘、食物、药物、寄生虫、感染等)刺激后,引起的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属于异常的或病理性的免疫反应,医学上又叫“超敏反应”。过敏反应常常可以累及皮肤、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

  据了解,在皮肤表现上,2个月到2岁以内的婴幼儿中,湿疹是过敏性疾病最常见的表现。这些疹子常常分布在孩子的脸颊、额头、眉毛、耳朵及手肘、腘窝等部位,一般表现为红色的小丘疹,慢慢会出现渗液,最后结痂脱屑。这样的过程反反复复,孩子会因为痒痛而不断用手去抓挠。除了湿疹,过敏常见的皮肤症状还有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紫癜,其中过敏性紫癜常常可引起多系统如关节、消化系统、肾脏的损害,家长需格外注意。

  在呼吸系统的方面,过敏性疾病容易表现为过敏性鼻炎、哮喘、慢性咳嗽等。因为鼻炎,孩子常常早晨一起床就会连续打喷嚏,喷嚏过后通常是大量清稀透明的鼻涕,且有长时间鼻腔堵塞,有揉眼睛、擦鼻子的习惯性动作,一般不发烧,常被误认为是孩子感冒。哮喘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的咳嗽、喘息、喉间哮鸣,80%的过敏性哮喘在3岁以内初次发作。但是,也有一部分过敏体质的孩子并不表现出典型的哮喘,而是长期咳嗽不愈,咳嗽以早晚明显,抗生素治疗无效,这种情况可能“咳嗽变异性哮喘”,虽然只咳不喘,但也是哮喘的一种。另外,值得大家注意的是,很多哮喘的孩子,都会伴发过敏性鼻炎。

  在消化系统方面, 呕吐、恶心、腹痛、腹泻、便秘、大便带黏液及血液都有可能是过敏的表现,而由于过敏引起长期腹泻,吸收不良的话,则可能导致生长迟缓。其实,过敏除了有以上的表现以外,还可以表现为过敏性结膜炎(眼睛红、眼睛痒),黑眼圈等。

  孩子为什么会过敏呢?谢静表示,因为儿童的免疫系统还不成熟,所以很容易对外来的变应原产生不当的反应。过早添加辅食、成长环境过于干净、滥用抗生素也是破坏免疫系统、增加过敏性疾病发生的常见因素。当然,导致过敏性疾病发生的直接外来因素还是因为接触过敏原,过敏原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而每个孩子体质不同,诱发过敏的物质就可能不同。同时,人体过敏的状态和物质也可能在不同的时期发生变化。

  对各年龄阶段过敏性疾病患儿的研究显示,婴儿时期食物过敏原的致敏率最高,随年龄增长,后期吸入过敏原致敏则占据主要地位。家长可以通过观察记录法、皮肤试验、抽血免疫检测法、摩拉生物物理治疗仪检测等方式进行筛查确定。一般来说,常见的过敏原有吸入尘螨、猫狗毛皮屑、烟雾、冷空气;其中,尘螨是室内过敏原中最重要的过敏原。容易导致过敏的食物有牛奶、鸡蛋白、牛肉、羊肉、海鲜、花生、小麦等。除此之外,蟑螂、药物、疫苗、感染等都可能引起过敏。

  有哪些方法可以预防过敏呢?谢静表示,过敏是可以预防的,而过敏的预防应当从小开始。“对于易发生过敏的婴幼儿而言,在不过敏的前提下尽量母乳喂养以减少过敏发生的风险。添加辅食不宜过早,6个月以内的婴儿应尽量采用纯母乳喂养。同时还应做到避免接触过敏原、增强体质。”

  谢静说,部分家长认为,过敏会随着孩子的成长自动改善,其实,身体如果反复过敏,有些症状反而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难治。而严重的过敏,可以导致身体多个脏器损害,急性严重过敏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因此,对于过敏性疾病症状显著的患儿,策略应从“防”转变为“治”。当不能确定过敏原、诱发因素或避免接触过敏原对症状改善无明显效果时可应用药物治疗。此时,家长应及时带患儿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谢静表示,国医大师祝谌予曾创过敏煎一方( 防风、银柴胡、乌梅、五味子、甘草,各10克 ),临床疗效显著,被广泛应用。临床应用常随证加减,儿童患者酌情减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