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溪农村的“年味儿”

10.02.2015  15:42

盼望着,盼望着,冬天来了,“春节”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是热闹喜庆的样子,打糍粑、杀年猪、磨豆腐,到处都弥漫着“年味儿”的气息……

新春来临之际,一盘新鲜出炉、色香味儿俱佳的辰溪“年味儿”呈送给您,请慢用~

1. 打糍粑

打糍粑是辰溪传统而古老的年俗之一。糍粑是辰溪人过年的“标配”,每逢春节来临,辰溪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打糯米糍粑迎接新年。

”出糯米团。踩着形如船只的木槽,重达几公斤的木槌被两位老乡挥舞得灵活轻盈,你锤落罢,我锤扬起,来来回回间,已被蒸熟的糯米在木槽间越发“缠绵”成一团。

老乡说,糯米要打得细密些,这样做出来的糍粑才会绵软。

”出糍粑砣。揉、搓、挤,在老乡们熟练的摆弄下,打好的糯米团出落成砣。

 

”出糍粑型。将糍粑砣放在两块抹满茶油和蜂蜡的案板间,经过人工踩踏后,揭开案板,一个个圆润光滑的糍粑便成了型。

值得一提的是,为糍粑抹上的茶油和蜂蜡是为了延长糍粑的保质期,这可是千真万确绿色无添加的天然“防腐剂”呀!

农村年味儿浓,人情味更浓。图中打糍粑的老乡家住后塘瑶族乡漩湾村,村里左邻右舍得知他当天要打糍粑,都主动过来搭手帮忙,大家分工合作,忙得热火朝天。

2.磨豆腐

下面介绍第二道“年味儿”——磨豆腐。

一泡,二磨,三滤,四煮,五压”,这是老乡对磨豆腐整个工序的简要总结。

”豆腐关键环节是“”。一把木推手,一个石磨盘,可别以为配齐了这些“配件”,黄豆便能简单地磨成豆浆了,要知道这推磨可真是项非一般的技术活儿。

豆浆经过滤、煮沸后,便成了喷香嫩滑的豆腐花。

在寒冷的冬日,有什么能比喝上一碗滑溜暖和的豆腐花更让人有满足感?豆腐花刚一出炉,磨豆腐的老乡便从木桶里舀出了一大勺,倒进了记者的碗里,还一边科普吃豆腐花的巨大功效。

顺着食道,一股暖意落进了胃里,也传到了心间。

所谓“五压”,是制作豆腐的最后一个环节。取几块方格状槽型木板,各垫上一块白布,将掺入石膏水凝结后的豆腐花舀到木板槽里,用槽里的白布盖住,再压上一块木板和石头,让其减少含水量并成型。一个多小时后,搬开石头、撤去木板、掀开白布,一板乳白色呈方格状的豆腐便新鲜出炉了。

3.杀年猪

如今辰溪农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了,餐餐吃肉已经不再是什么难事,但是,过年杀年猪依然是最热闹的“迎新”方式。

待宰的年猪好像心知“此去不善”,一边发出凄厉的尖叫声,一边死命往后躲。

图中的屠户已有多年的职业经验,手起刀落间,猪血喷流,被按在灶台上的年猪叫声渐渐微弱下来。

等猪血放干以后,还要经过烫毛、刮毛、上梯、破肚等系列工序,场面较为血腥,胆小者慎看。

老乡说,在农村杀年猪是有讲究的,在正式落刀前,主人家都会给待宰的年猪烧香蜡纸钱,希望它下辈子不再投身为畜类。这种风俗或许正是源于人们对待生灵最朴素的敬畏感吧。

4.烘腊肉

 

一片片悬挂在农村火炕上方的腊肉同样“年味儿”十足。

看到这儿,各位是否已经开始流口水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