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踏中自救:身体蜷缩护好头和胸

02.01.2015  11:20

  “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

  ——德国飞机涡轮机的发明者德国人帕布斯·海恩提出的关于飞行安全的法则

  在人员密集处发生拥挤踩踏事件的风险始终存在,节假日期间,发生这种事件的几率较平日高出许多。

  湖南省公安消防总队相关负责人表示,踩踏致伤通常发生于空间有限、人群相对集中的公共场所,如足球场等体育场馆、灯会等娱乐活动场所、室内通道或楼梯、影院、酒吧、夜总会、超载的车辆、航行中的轮船等。而天桥、楼梯拐角、光线不良的狭窄通道等地形是踩踏事件易发地形。“节日期间,全省各地的消防部门已在当地重要景点、单位和路口配备救援力量,配合公共活动的防火、救援预案。

  保护肺部和心脏

  针对踩踏事件发生之后的避险,该负责人提出,最重要的是,发生人群骚动后,应有人立即站出来组织疏散引导,组成“人墙”,有序疏散,并维持秩序。

  而那些被裹挟到人群中的个体,切记与大多数人的前进方向保持一致,不要试图超过别人,更不要逆行,避免被绊倒。遇到台阶或楼梯时,尽量抓住扶手,防止跌倒,避免自己成为踩踏事件的诱发因素。

  如果是发生火灾、地震等灾难时,切忌盲目随人流逃生,以免被挤压踩踏致伤。在人群中,遇到混乱局面,个人应尽量避开人群,向人流少或不同的方向疏散。此时,可用两肘撑开平放在胸前,形成一定的空间,以此保护肺部、心脏不遭挤压。 筑“人墙”施救

  被挤压在地又无法站起来时,一旦人群从身上踩踏而过,这是最危险的。这时,个人应设法靠近墙壁,身体蜷成球状,双手在颈后抱住后脑勺,双肘撑地,使胸部稍稍离开地面,即使肘部磨破出血,也不改变姿势。如有可能,最好抓住一件牢靠的物体。

  发现前面有人跌倒,马上停下脚步,并大声呼救,尽快让后面的人知道前面发生什么事情,否则后面的人群继续向前拥挤,就非常容易发生拥挤踩踏事故。同时,要及时采取保护已倒下人的措施:由一人或几人迅速组成保护区或“人墙”,围住跌倒的人,使其立即站起来,以免踩踏致伤。 ■记者 王为薇

  危险场所

  最易发生踩踏地点

  踩踏最易发生在空间有限且人群相对集中的场所,如教室走廊、球场、商场、狭窄的街道、室内通道或楼梯、影院、酒吧、夜总会、宗教朝圣场所、彩票销售点、超载车辆、航行中的轮船……

  自保

  如何“预测”踩踏危险

  ●时刻保持冷静,判断周围形势,不要盲目跟风。

  ●要事前熟悉所管辖范围内所有的安全出口,同时要保障安全出口处的畅通无阻。

  ●人群非常拥挤的时候,人流速度会非常缓慢,发生踩踏最明显的标志是,人流速度突然发生了变化,并发生了方向转变,这时候可能发生了逆行和摔倒、绊倒等情况。

  ●踩踏发生后,一般身高的人不可能看到前方或后方的情况,但是会突然感觉“被推了一下”,这时候要特别警觉,踩踏已经发生。

  可能导致踩踏原因

  ●人群较为集中时,前面有人摔倒,后面人未留意,没有止步。

  ●人群受到惊吓,产生恐慌,如听到爆炸声、枪声,出现惊慌失措的失控局面,在无组织无目的的逃生中,相互拥挤踩踏。

  ●人群因过于激动(兴奋、愤怒等)而出现骚乱,易发生踩踏。

  ●因好奇心驱使,专门找人多拥挤处去探索究竟,造成不必要的人员集中而发生踩踏。

  预防踩踏这样行动

  ●发觉人群朝自己行走的方向涌来时,应该马上避到一旁,或者躲到附近的商店、咖啡馆等一些可以暂避的地方,等待人流通过。提示:躲避时不要奔跑,以免摔倒。

  ●观察四周:远离一切可能伤害到自己的危险物品,比如玻璃、利器、滚烫的液体等等。

  ●服从:听从事故现场管理人员的指挥调度,配合指挥人员缓解拥挤。

  ■据法制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