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工匠精神 建设制造强国

08.07.2016  20:28

        “工匠精神不仅可以帮我们养成更加严谨、重视技能、更加专注的习惯,以此生产出更好的产品,还能作用于人本身,让个人在高度工业化和商业化的社会中找到自我认同。”作为知名的“大国工匠”、第二届中国质量奖获得者,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航科技)首都航天机械公司的高凤林,在省部级干部全面实施质量强国战略专题研讨班上的“授课”内容,自然是围绕时下最为热门的“工匠精神”展开。

      高凤林结合自己的成长历程,对工匠和工匠精神作出了自己的解读。“儿时我就怀揣梦想,立志报效祖国的航天事业。作为中航科技的一名特种熔融焊接工和特级技师,自进厂以来我参与了多个项目的攻关并获得成功”,高凤林说,“在36年的航天工作生涯中,我共攻克技术难关200多项,焊接的火箭发动机有140多发,共计300多台,没有一台出现过质量问题,我感觉促使我成长进步的动力就是不断的学习、实践、创新。

      在高凤林看来,中国航天的质量理念就是“质量是政治、质量是生命、质量是效益”,这实际上与德国和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的工匠理念趋同:他们从小学就进行“做事”以国家和民族为前提的理念教育。“质量为根本,诚信是基础,要诚实做人、诚信做事,人的质量决定产品质量。加强科技投入,创新是前提,要努力甩掉中国产品物美价廉的标签,做到物优价优。要发扬工匠精神,精益产品质量,不要把工匠及工匠精神当概念炒作,要脚踏实地的践行。”高凤林说,从操作人员到操作能手再到具备较高知识和能力水平、能够独挡一面的成熟的操作工匠,要有一个渐进发展和提高的过程。

      对于工匠精神,高凤林的理解是思想方面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行为方面开拓创新、持续专注;目标导向(目标结果)方面精益求精、追求极致;以国为重也就是爱国前提下的人力红利、技术红利、精神红利并重。他认为,工匠精神对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特别是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重要意义,要正确认识工匠精神对推动社会发展所起的关键作用。 

        与知名科学家丁肇中的故事,是高凤林现场提起的精彩故事之一。2006年11月底的一个晚上,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的秘书来到车间找到他说,世界16个国家和地区参与的ASM-02暗物质与反物质探测器项目,在制造中遇到了一个大难题,希望他前往帮助解决。在院长亲自协调下,高凤林立即动身飞赴项目制造现场。丁肇中这次组织研究的ASM-02暗物质与反物质探测器,用的是液流氦低温超导电磁装置,将由美国宇航局为主的执行机构,用航天飞机运送到国际空间站上执行探测任务。

      在高凤林之前,已经来了两拨国内外“顶尖高手”,但因为工程难度巨大,设计的项目实施方案都没能通过国际联盟总部评审。到现场后,高凤林了解了详细情况并经过分析后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思路,在场的各方专家听了无不点头赞许。由于既有深厚的理论,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作支撑,他的方案很快获得了国际联盟总部的认可,并以美国宇航局特派专家的身份,督导项目实施。

      “从业以来一些成绩的取得,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技能人员,不仅要有精湛的技艺,更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明确机理,一名好的工匠应该是‘制造’和‘智造’的结合。”高凤林认为,大国工匠的培养要以应用教育培养为基础,经过长期实践的磨励,成为具有真才实学的、品德高尚的、作用突出的技能人员。

      “我师傅教会我技能人员发展四段论:一是通过艰苦的基础训练能干好、二是通过分析理解知道为什么能干好、三是经过科学的逻辑思维能说出来、四是通过广泛的求证变成真理写出来。”高凤林表示,弘扬工匠精神应该抓好高端典型,进行广泛宣传。 

        当前,我们国家正在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大力推进智能制造。高凤林呼吁,各行各业应当秉承党中央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理念,弘扬工匠精神,尤其是在本职岗位上脚踏实地,践行工匠精神,推动中国走向制造强国、质量强国,为实现航天梦、强军梦、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来源: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