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怒症”是一种病,得治!

29.05.2015  12:20

  近期全国多地“路怒症”频发,心理专家称这是社会心理综合症

  据新华社电 近期,全国多地“路怒症”频发,并屡次上演血案,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数据显示,“路怒症”引发事故逐年上升,并作为一种正在蔓延的社会心理综合征,随时可能传染给任何一个人。治疗“路怒症”,不但事关行车文明,更事关每个人的生命安全。

  正在蔓延的社会心理综合症

  眼下,成都男司机暴打变道女司机的舆论热点尚未平息,全国多地又有多起“路怒症”发作:云南一奔驰车司机收费站插队被拒后,追出数里碾死老人;江苏徐州一宝马女司机变道撞上公交车后,竟喊人殴打公交司机……

  这几起事件都有同一特征,即当事人情绪失控引发暴怒,使用侮辱性的言语,并故意用不安全或威胁安全的方式驾驶车辆。近期发生的案例及数据显示,“路怒症”伺机蔓延,每个人都可能是患者,也可能是受害者。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曾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三个城市随机抽取900位司机开展问卷调查,约35%的司机承认自己属于“路怒族”,在驾车时出现过强行变更车道、强行超车、争道抢行等驾驶行为,也曾因此发生过交通事故,甚至与人发生肢体冲突。

  “路怒症”患者“怒”从何起

  从各地发生的案例来看,“路怒症”的爆发虽然都是在行车过程中,甚至伴随着一定的交通事故,但这些问题都能找到理性的途径予以解决,人们为何偏偏选择极端的方式,“路怒症”患者“怒”从何来?

  西南政法大学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主任王安白分析说,“路怒症”是一种典型的社会心理综合症,带有群体性和普遍性特征,是报复心理作用下的一种应激反应,行为者实施某种行为并非出于理性,而是出于情绪。

  王安白表示,“路怒症”是规则意识不强必然导致的社会问题。在规则不被尊重的条件下,人们总会为打破规则寻找合理的理由:对自己的错误行为做正面解释,对别人的错误行为做负面解释,由此产生“对己宽容”“对人苛刻”的矛盾心态,从而做出错误行为。

  “息怒”,才能“息事宁人”

  一些专家认为,“路怒症”不但置自身与他人于险境,还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成都男司机打人后被刑拘等,都说明路怒症害人不浅。

  “对‘路怒症’患者做出的不文明行为,一定要加大打击。”王安白说,目前由于执法取证的手段有限,打击起来有些困难,应充分调动群众举报的积极性,甚至可以对举报进行一定奖励,让不文明驾车行为受到应有惩罚。

  重庆市交通行政执法总队执法处处长任宗智认为,驾车过程中需要时刻保持冷静,加强反面教材的警示,可让车主采取举证、举报、投诉等更理性的方式,这样既做到了“息事宁人”,也会让违规者受到应有惩罚。

[编辑:杨志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