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跃文评历史小说《蒋翊武》:一本英雄之书

10.11.2014  03:03

长篇历史小说《蒋翊武》研讨会现场。

蒋翊武后裔、《湖南日报》总编辑蒋祖烜。

湖南省作协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兼秘书长、《大清相国》作者王跃文。

蒋翊武》作者蔡德东。

  华声在线11月9日讯(记者 杨仕凡) “世纪伟人孙中山先生评价他为“开国元勋”,但现实中他是一位寂寞英雄。”11月9日,在毛泽东文学院举行的长篇历史小说《蒋翊武》研讨会上,蒋翊武后裔、《湖南日报》总编辑蒋祖烜,说出了这位武昌首义第一人的尴尬。最近,常德作家蔡德东著作的这部长篇历史小说《蒋翊武》,首次用文学作品还原了蒋翊武短暂而璀璨的一生,终于让这位曾埋没于历史的英雄不再寂寞。

  《光明日报》副总编辑、光明网总裁陆先高,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魏委,《光明日报》高级记者、光明日报集团计划财务部长张业清,湖南省作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龚爱林,湖南人民出版社社长谢清风,湖南省文联党组副书记夏义生,湖南省作协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兼秘书长、《大清相国》作者王跃文,《三湘都市报》副总编辑、茅盾文学奖评委龚旭东以及省内知名文艺评论家、文学界相关人士出席研讨会。湖南省作协主席唐浩明主持会议。

  小说《蒋翊武》:还原“有血有肉的悲剧英雄

  尽管被孙中山誉为“开国元勋”,并且成功指挥了武昌首义,但蒋翊武在世人身边出现的频率远低于黄兴、蔡锷、宋教仁等他的革命同仁。“相比蒋公所作的历史贡献,他在现实中的声名并不匹配。”对于这位祖父的大哥,蒋祖烜从长辈那里也仅能得到零碎的了解。与会其他人士,也纷纷为这位湖湘英雄“喊屈”。

  1913年,年仅29岁的蒋翊武被袁世凯政府下令杀害。2013年是蒋翊武就义100周年,为了纪念这位被人遗忘的英雄,同是澧县人的蔡德东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蒋翊武》。人们也首次得以比较完整的了解这位传奇的悲剧英雄。

  小说从1900年八国联军开篇,至1913年就义为止,时间跨度达13年,讲述了蒋翊武的少年时期和青年时期,塑造了他少年立志、求学报国、改革现实、担当领袖,坚持真理、甘愿牺牲、奉献自我、为国成仁的人生故事,表现了振兴中华的历史过程中青少年的担当情怀和自我奉献对推动社会向前、向上发展所产生的巨大作用。

  小说中的蒋翊武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悲剧英雄。小说没有特意为表现英雄形象而将人物做简单的“高大上”描绘,而是将人物放置在当时的历史情境中,在多层次的背景中塑造鲜活的、极具感染力的故事主人公。小说尊重历史的客观性,但并不局限在历史的人和事之中,而是用文学的笔法做了创造性的描绘。如辛亥革命暴发前后的细节描写、谭延闿和袁世凯的形象塑造等等。

  小说通过主要人物形象和人物群像,自然而然的表现了20世纪初改变中国命运的青少年们,爱国主义情绪贯穿全篇,故事情节荡气回肠。这些文学塑造的鲜活形象,也让读者得以亲近历史,从而感知中国落后时期的社会状况,以及当时热血青年的担当和奋斗。

   王跃文评《蒋翊武》:一本英雄之书

  “这是一本英雄之书。”王跃文认为小说《蒋翊武》有着重大的社会意义。他说,英雄是听命运的召唤,并且接受命运挑战的人,而这个英雄往往是带悲剧收场的,蒋翊武就是这样的英雄。

  王跃文强调,一个有英雄的民族必然是苦难的民族,但是有了英雄又把他们遗忘的民族则可能万劫不复。在岳麓山上葬着国民党的革命志士,在赢家湖畔的烈士公园也有着共产党的革命先烈,我们需要记住这些英雄。

  英雄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王跃文说,小说《蒋翊武》描写了蒋翊武从一个年轻的革命者逐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革命家,同时通过一个人的革命写出了波澜壮阔的时代。人物之间的会面描写有《水浒传》的感觉,得到了传统小说的真传,值得肯定。

  会上,其他与会嘉宾也对小说《蒋翊武》进行了精彩点评,以下为部分嘉宾的精彩讲话摘要。

   陆先高 :小说《蒋翊武》始终充盈着一种浩然正气。其所涉及的场景故事再现了革命党壮大的过程,这在过去的文学作品中是没有的。小说对蒋翊武的家庭和爱情生活的描写,对蒋翊武革命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复杂心态的描写,准确到位,让人深刻印象,再现了蒋翊武为理想慨然赴死的豪迈气概,既具有历史意义,也具有现实意义。

   龚爱林 :长篇历史小说《蒋翊武》人物形象丰满,在2013年8月出版以后,获得了良好反响,是近年湖南文学界的佳作。在消费型阅读占主流的情况下,《蒋翊武》的出现比较另类,以塑造英雄为已任,带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小说以蒋翊武为核心,塑造了一大批在近代历史发展和社会变革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湖湘才俊,社会意义重大。

   谢清风 :蒋翊武是近代历史的起源,他发动武昌起义,最终取得了胜利,结束了封建统治,极大的推动了中国发展。小说《蒋翊武》表现了20世纪初的青少年为改变国家状况,为实现国家民主、文明、团结而奋斗的精神,是一本爱国主义教育读物。湖南人在现代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需要大量弘扬,《蒋翊武》一书正是弘扬了湖湘历史文化。

   魏委 :小说《蒋翊武》让人感受到了蒋翊武身上非常厚重的湖湘精神,那就是敢为人先、忧国忧民的精神。这种情怀,这种英雄气概,是湖湘文化最精髓的东西。这部小说也因此获得了“五个一工程奖”。我们有责任让一个寂寞的英雄不再寂寞,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这样一个题材,能够通过好的文艺样式让更多的人知道蒋翊武。

   龚旭东 :写历史小说是带着镣铐跳舞,过于拘泥于史料就可能写成传记。作者在把握历史真实的情况下,在追求艺术真实时付出了很大的心血。特别喜欢小说中蒋翊武和他的第一个妻子相处的几场戏。很高兴终于有人完整的还原蒋翊武,这个事情对整个中国历史和文学都非常重要,对于湖南尤其重要。这部小说还原了武昌首义的历史原貌,填补了一项历史和文学的空白。同盟会进行了那么多起义,为什么在武汉搞成了?这源于蒋翊武身上的务实精神,小说写得特别透彻。

   夏义生 :许多历史影视作品所保有的一种虚无主义的态度,我们今天屡见不鲜。它们喜欢挖掘历史里面的一些偶然性,或者是把偶然性当做人性的必然,当做人性丰富的一种表现手法,或者是把人性里面的副能量来加以渲染,来作为创作的血统,这是我们经常看到的文学艺术作品。在这样一个文学语境下,蔡德东创作的《蒋翊武》这部历史小说是正途的回归,彰显了一种对历史的尊敬,从大的文学思潮背景下,这部小说的意义重大。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工作座谈会讲上指出,要通过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幸福之美、成功之美。《蒋翊武》这部小说在实践党的文艺主张方面,实现得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