趴求“胯下之辱”换不来反抗精神

29.05.2015  12:18

  


漫画 沈海涛

  ◎谢松波

  从古至今,中国人认为“胯下之辱”是奇耻大辱。然而,武汉理工大学副教授张能立却主动趴在教室前门,要求学生“凌辱”他。此举震惊了在场的150余名大学生。在教授一再鼓励下,100多名学生跨过了老师的身体。对此,张教授解释:跨过老师,只是表象,传递的是敢于用科学真理否定权威、反抗权贵的精神。(5月13日《武汉晚报》)

  为传递敢于否定权威、反抗权贵的精神,这位副教授真是蛮拼的,但当他主动趴在教室门前时,不知道被惊呆了的学生们是怎么想的,会不会因此产生跨也不是、不跨也不是的不适感。张教授称,他那天的行为并非随性而为,而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想以此激励学生成为敢于“向奥巴马扔鸡蛋”的人。

  不可否认,中国的教育存在诸多弊端,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想、扼杀了学生的天性。我们不否认这名教师对学生的赤诚用意,从中确能看出其希望学生摆脱旧有束缚、敢于否定权威之心。但教师主动趴在门前求“胯下之辱”,在笔者看来,有些用错药的感觉。

  笔者认为,所有的目的都要以合理的前提为基础,要讲究事物的逻辑。副教授趴在门前,让学生从自己身上跨过去,是他主动要求学生这么做的,学生即便真从跨了,也不存在任何反抗的地方,这与“否定权威、反抗权贵”有什么关系呢?众所周知,“胯下之辱”在传统意义上代表着一种极不尊重。而在教育中,我们既要教导学生具有反抗精神,又要培养其最起码的尊重。换句话说,老师要求学生从他身上跨过去,而最终凭借对事实的判断,不按老师要求去跨的,才是真正的反抗。

  培养年轻人具有否定权威、反抗的精神值得提倡,张教授此举的出发点也在于此。但这名老师主动趴求“胯下之辱”,并不能换来学生的反抗精神和独立人格。就教育而言,虽然我们渴望有更多的教师能牢记使命,为学生提供“走心”的教育,但这并不以“自虐”为前提。人格教育能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达到,倘若教师的人格魅力足够强,根本就不需要“胯下之辱”这样的自我矮化式教育。

[编辑:吴家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