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县北山镇厨师张超炖的杂烩汤获评“十二道最具地域特色菜品之一”

04.12.2014  09:40

 

  本报讯(记者 蒋志斌 通讯员 王浩)寒冷的冬天是喝汤的好季节,一碗热气腾腾的杂烩汤,不仅有滋补的功效,还能在冷天温暖手脚。近日,在由长沙县人民政府主办、长沙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湖南都市频道承办的“民厨争霸”活动上,来自北山镇荣合桥社区的民厨张超,以一道“杂烩汤”征服专业评委和大众评审,获得民间厨艺大师的称号,而“杂烩汤”则获评为“十二道最具长沙县地域特色菜品之一”。

  说起“杂烩汤”,今年42岁的张超告诉记者,这道菜又叫“十全十美”或者“全家福”,在北山镇特别流行,每逢红白喜事时,餐桌上必定会出现这道菜。“一般由十种食材构成,也可根据主家决定食材的数量,可选6种或8种。”张超说,“杂烩汤”有着全家团聚或者十全十美之类的喻意。

  19岁开始学厨的张超,最开始学做点心。为了多学技术,做了4年点心后张超改学炒菜,因为勤学好问,他的厨艺突飞猛进,到了31岁时已经是一家4星级酒店的厨师长。他告诉记者,当初在酒店做厨师时,最拿手的就是做汤菜。曾经在一场厨师长的技能比武中,他还以一道汤菜获得了三等奖。

  2012年,由于要照顾家庭和盖房子,张超辞职回北山,在荣合桥社区经营着一家小餐馆。在此期间,他将具有北山镇地域特色的杂烩汤进行了改良。“这道菜已经有很长历史了,选用的食材也比较具有地域特色。”张超介绍,从他记事起,就有这道菜了,只是不能经常吃到,食材一般有肉丸、猪肚、墨鱼、竹笋等。

  改良后的杂烩汤放入了蛋卷和自制鱼丸。“鱼丸选用的是草鱼肉,一条3斤多的草鱼只有一斤鱼肉,将鱼肉剁碎后加入肉沫、蛋清和生粉。”张超告诉记者,在肉沫和鱼肉的比例上,冬天和夏天有不同,冬天肉沫要多放些,夏天则要少放些,“鱼丸和汤是这道菜成功的关键。”张超说,高汤是用老鸡和龙骨、排骨熬制而成,熬高汤这个过程就需要耗时三小时。

  “将高汤熬好后,放入猪肚、墨鱼、肉丸、真姬菇、野生木耳、竹笋、鹧鸪蛋、鸡肉,最后在放入鱼丸和蛋卷就行了。”张超说,这样熬出来的汤原汁原味、鲜、香、嫩、滑,且营养丰富。

[编辑:欧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