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组织赴海南考察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琼海样本”

11.03.2016  09:54

美丽乡村建设让琼海农村处处呈现“城在园中,村在景中,人在画中”的田园画卷。长沙晚报记者 舒薇 摄

  “不砍树、不拆房、不占田,就地城镇化”,因地制宜建设美丽乡村,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乐享田园生活。海南省琼海市在“打造美丽乡村 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县域探索,成为了中央文明办面向全国推介的“琼海样本”。

  3月8日至10日,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张湘涛率领市直相关部门及各区县(市)宣传部门负责人赴琼海等地,就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进行了专题考察交流学习。

  城乡融合

  守护生态文明 打造风情小镇

  青砖白墙,红木门窗,行走在万泉河畔,一幅水乡人家的秀美画卷扑面而来……风光旖旎的万泉河与琼海的传统民居文化融合,打造的万泉水乡特色小镇,令人流连忘返。

  依托村民的农田建成农业公园,田间地头建起慢行绿道……在龙寿洋国家农业公园内,怡人的田野风光,香甜的美味瓜果,让游客品味农耕文化。

  琼海市文明办主任王连东介绍,坚持生态文明理念,近年来,琼海实施了“不砍树、不拆房、不占田,就地城镇化”的发展路子,通过“一镇一产业,一镇一特色,一镇一风情”的城镇化建设模式,充分挖掘各镇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禀赋,打造了12个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的美丽小镇,让农村真正成为了“农民的家园、市民的公园、游客的乐园”。

  同样,作为海南的生态名片,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第一个红树林自然保护区。长期以来,因围海造田、水产养殖等使这里的生态屡遭破坏。如今,经过生态修复的红树林保护区有了更多来自家门口的志愿者——周边村民积极参与守护这片生态家园,让保护开发工作进入良性循环。

  以人为本

  “就地城镇化”留住“乡愁”

  曾在深圳务工17年的王秋香,毅然辞掉稳定的工作,回到北仍村开起了“草寮咖啡”。得益于美丽乡村建设和就地城镇化,王秋香在家门口摇身一变做起了“老板娘”。“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期间,政要夫人都来我这里喝过咖啡,现在游客都想来体验一番了!”王秋香自豪地向大家介绍,美丽乡村建设让北仍村知名度提升,带来了遍地的商机,许多外出打工的北仍村村民开始返乡“淘金”。

  农民没有失去土地,在自家门口耕作吃起“旅游饭”。在建设美丽乡村的实践中,琼海市没有采取让农民 “弃农进城”的简单方式,而是在不改变农民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前提下,充分保护和尊重现有农村的地形村貌、田园风光、农业业态和生态本底,将城市设施引入一个个村镇,让村民们在享受和城里人一样的品质生活的同时,记住浓浓的“乡愁”。

  民风惠民

  文明“软实力”提升百姓获得感

  在琼海农村,随处可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潜移默化地深入村民心间,邻里之间比、晒“好民风”、“好家风”蔚然成风。一位农村基层负责人说,如今,村民文明素质不断提升,这些精神文明的“软实力”让游客纷至沓来,乡村旅游更火了。

  “农村环境美了,农民口袋鼓了,享受的公共服务也多了,城乡边界越来越模糊、城乡生活品质越来越接近。”考察中,大家深刻感受到在琼海这座田园城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再是空泛的概念,而是变成了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获得感。

  张湘涛在考察中表示,全面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既是建设更高水准文明城市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琼海市注重以人为本,以“田园城市,幸福琼海”为目标,因地制宜推进城镇化,走出了一条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发展的新路,给我们带来很好的启示和借鉴。下一步,要按照中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结合长沙实际,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深化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大力改善人居环境,发展美丽经济,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培育良好风尚,推动长沙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