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时光里,诗情画意在美丽乡村传递

26.11.2018  21:02

   红网时刻记者 王宇晨 益阳报道

  这是一片诗情画意的土地。这里的景非一时之景,是一花一草一步一景;这里人文积淀深厚,人们携手相伴,为家乡变美努力奋斗;这里的产业,不是偏安一隅,而是遍地开花。

  在两千多年“坐不改名”的古城益阳,资阳区历史久远,脚印密布。她静静起身,顾盼生姿。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正在益阳市资阳区,刻画下属于她的独特印记。

  资水之阳有欢歌。村庄似一幅幅田园山水画,村民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在新时期乡村振兴的宏大课题下,一场卓有成效的实践样本,一幅基层探索的生动画卷,正徐徐展现在人们面前。

  是什么成就了让人神往的资阳?

益阳市资阳区张家塞乡乌龙堤村。在美丽乡村创建过程中,村民们的幸福感一步步提升。

   沟渠会呼吸,我的家在花园里

  在资阳区张家塞乡乌龙堤村,每家每户门外的墙上都贴了一个小标签。用红、黄、绿三种颜色,代表三种卫生程度:较差、一般、好。谁家拖后腿,一目了然。不光如此,上个季度,上上个季度,评比的结果以及全过程,都在村民服务中心张榜公布。如果谁习惯性拖后腿,是会遭受巨大舆论压力的。

  这个卫生评比制度,推进起来其实不容易。每一位村民,不光要清洁自家卫生,房前屋后、公共领域的卫生情况也必须兼顾。但对于乌龙堤村来说,有自己的“绝招”:推选出5名当过村干部、百姓口碑好的老党员,挨家挨户宣讲政策,动员人人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除了督促卫生和开展评比,五位义务劳动的老党员,还要宣传乡风文明、村规民约等。他们中,年纪最大的75岁,王耀宗;最小的64岁,龚卫安。

  74岁的张新义,以前担任过村支书。他说,从今年4月几位老党员“上岗”第一刻开始,每天都会上门走访村民。全村一千多户,今年以来已全范围走访过三遍。第一次,卫生状况为“红色”的有5户,第二次减为4户,第三次,又减了1户。

  龚卫安说,在打这份义务工的开始,就听到了不少质疑:都是些老同志了,不愁吃穿,家庭条件都很好,该享受天伦之乐了,为什么还要出来做这样的事?

  “真心实意地讲,受党的委托,为把乌龙堤村建设得更好,为全村人民着想,用余生为美丽乡村的建设做一些贡献。”这是龚卫安的答案。所以,上岗半年多,他给自己的评价是,“虽然年过古稀,仍然老当益壮。不计报酬,够一个共产党员的资格。

乌龙堤村通过党员引领、群众参与,营造改善人居环境的良好氛围。

  调动党员、群众都来参与美丽乡村建设,乌龙堤村探索了一条新路径。不光是房前屋后卫生秩序整治、垃圾分类减量积极性提高了,还把一条曾经的臭水沟,改造成了会呼吸的生态沟渠。这条“青年渠”,是当地因地制宜打造的一条会呼吸的生态沟渠。“青年渠”全长2.7千米,其中护砌长度0.8千米,护砌段常水位以下采用自嵌式生态挡墙,常水位以上采用草皮和树木护坡。

  之所以叫“会呼吸”,是因为沟渠通过坡种草、岸种树、沟底种植水生植物和设置多级拦截坝固定坡案泥沙,可以做到“三清除”(垃圾、淤泥、杂草)和“三拦截”(污水、泥沙、漂浮物),让渠道自己学会呼吸。

  乌龙堤村村支书熊正良在和大家开会时,喜欢讲一句话:门要越开越大,路要越走越宽。环境好,不光是指卫生清洁,还要乡风文明。所以,村规民约,也是美化环境的重要部分。村里的红白喜事,一度铺张浪费。他建议大家把拱门等这样的“形式主义”砍掉,考虑到传统习惯和思想观念不能在一朝一夕改变,他建议少设拱门,宴席不超过20桌,每人送礼不超过200元。并且,他作为村支书,首先自己不去参加。到现在,局面已经大大改观了。办一场红白喜事,村民们从以前的花十几万元,降到现在的两万元。

  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乌龙堤村,已经从“清洁乡村1.0版”,向更高层次的“美丽乡村2.0版”“生态乡村3.0版”迈进。

   新飞稻虾,你是茈湖口的大侠

  美丽乡村,在资阳区,不是千篇一律,每个乡镇都有与众不同的特色。

  茈湖口镇新飞村,是一个靠套养稻虾蜚声益阳乃至全省的典型。在这里,养稻虾,与产业扶贫项目结合起来,贫困户都走上了靠自己的双手摘下贫困帽子的新路。

资阳区茈湖口镇新飞村稻虾公园。

  结合省级重点产业扶贫项目稻虾套养,新飞村以土地流转、免费技术培训、开挖虾沟、预先垫付养虾成本,提供销售渠道、保底分红等方式,带动500位建档立卡贫困户致富增收。2018年套养面积达2800亩,每亩比单纯种稻谷增收3000多元。

  新飞村村支书李卫东,是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我们这样的湖区,过去一直是单调的产业:种稻谷。很辛苦,收入也不高。我就一直在想,怎样开展特色养殖?”2015年,他和请来的技术合伙人开始在百来亩稻田里养稻虾,彼时,村民们都不敢参与。李卫东决心自己开始尝试。一年一年,回本、盈利……看到效果,村民们纷纷都来找李卫东的合作社,希望能养稻虾。到今年,村里有129户贫困户参与了套养稻虾。通过流转土地到合作社,加上自己养殖稻虾,“两条腿走路”,收入大幅增加了。

  曾经的贫困户宋德坤,代表新飞村一类村民的情况:脱贫欲望强烈,但很盲目,没技术,没资金,只能干着急。通过村里的政策支持、技术培训、资金扶持,开始养稻虾,今年能有5-6万元收入。明年预计在养稻虾这一项,纯收入就能达到10万元以上。今年,他已经正式脱贫了。

  令李卫东感到高兴的是,村里的居住环境,也是在产业带动和村民们脱贫致富的过程中联动起来了。之前要靠村党支部、村委会发动,现在各家各户都会自己做好环境卫生,为共同的人居环境献力。

  今年5月20日,新飞村成功举办了茈湖口镇第一届龙虾美食节,好评如潮。不少参与过的游客,都期待着再次到茈湖口,与龙虾有个约会。目前正进一步打响打亮新飞虾品牌,延伸龙虾产业链,逐步打开新飞村乡村旅游市场。

  在茈湖口镇,运用了“企业+乡友”的合作机制,引入“政府购买服务+第三方治理”模式,与资阳本土优势企业凯清环保合作,采用PE固定床生物膜分散式污水处理设备,在紫薇村、茈湖口镇等地进行试点运行,最大限度节约了土地,降低了运营成本,如茈湖口城镇污水处理费用每天每吨0.22元,按照茈湖口城镇1.3万人口计算,全年满负荷运行总成本仅10万元。

新飞村村民宋德坤,曾经是贫困户。通过村里的政策支持、技术培训,资金扶持,开始养稻虾,今年能有5-6万元收入,已经正式脱贫。

   墙上有画,门前有花,彩虹大道颜值到家

  资阳区的“网红”,非紫薇村莫属。占地7000亩,在经过长沙市建筑设计院专业团队编制建设总体规划、近三年时间的打造后,紫薇村从仅有一条简易公路,到现在形成了“一轴”“一环”“一园”“一中心”的景观格局,经历了“养在深闺人未识,一朝亮相世人惊”的华丽蝶变。

  1.2公里的景观主轴,观赏紫薇花和香樟;全长5.2公里的环村公路,被誉为益阳“最美乡村公路”,设有全省第一条村级自行车道;紫薇文化博览园,占地400亩,汇集60多种紫薇花品种;公共服务中心建筑面积达4500平方米,集旅游接待、村政务服务和村民文娱活动于一体,是村里最热闹的地方。

资阳区长春镇紫薇村。近年来着力建设“山水田园风光,和谐人居环境”的宜居宜游村庄。

  现在,村里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景点,游客多了起来,村民们也开始做起农家乐来。现在全村有17户办农家乐,郭正军就是其中一位。

  郭正军是民宿“紫薇阁”的老板。他现在有一点幸福的烦恼:接待能力不够。“根本不担心生意,有大把的客源。现在很多客人来看了房间,很满意,但因为房间有限,结伴来的几个家庭没法儿都住下,所以只能放弃。”扩张,成了郭正军最期待的事。

  此前,郭正军在深圳从事餐饮行业。看到家乡紫薇村搞开发,环境变好了,去年回乡开了这家农家乐和民宿。在外打拼多年的经验帮助他“领先半步”,很快就在紫薇村占据了较大市场。很多外地客人,从长沙、株洲或者沅江等地过来,都是十几二十人,以家庭为单位,到他家的紫薇阁来吃饭、住宿。

  郭正军下一步的思路十分清晰:在不远处老家的宅基地上扩建紫薇阁,用最科学的方式进行设计,扩充40余个床位。

  对家乡的下一步发展,郭正军还有更高的期待。“对于更多来游玩的客人,紫薇村要有更多留得住客人的元素。比如小朋友的玩乐设施,比如很多表演观赏性的元素。还希望更加丰富。

  走在紫薇公路沿线,可以看到一幅幅很特别的场景。它不仅是一条交通要道,同时又是一条彩虹大道、景观大道。传统的道路标线采用白色和黄色,而紫薇公路是红黄蓝三种颜色,两侧房屋以鲜花为主题,道路沿线120余栋房屋的外立面全部都涂上了3D彩绘。形成了墙上有画、门前有花的独特风景。这些图画包括风景优美的山水画、栩栩如生的动物画、还有反映当地民族风情和农耕文化为代表的生活场景画。很多图画都保留了原有的风格和元素,并在原有基础上美化,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紫薇村创意轮胎主题草坪。这里可同时容纳几百人进行户外研学活动。

  刘玉玲的故事,更能反映紫薇村现在的面貌。她本是山东航空公司的空姐,2015年辞职回到家乡创业,开发亲子研学农场项目。现在,她在紫薇村,开发了三个游园——陶艺馆、手工坊和花道馆,还有一个创意轮胎主题草坪,能接纳几百人的研学活动。农耕文化体验课堂、手工课堂、森林教育课堂、安全教育课堂,餐饮、自助烧烤……在紫薇村不断变美的环境下,刘玉玲正在打造出一个寓教于乐的自然教育基地。

  在紫薇村这片土地上创业的人们,似乎被激发了无限的创意。刘玉玲把一栋普通的村民自有房屋,通过湖南大学建筑设计院进行设计,对房屋及周边环境进行整体装修装饰,变成了一个高端田园式民宿。

  现在,刘玉玲还在呼吁更多的创客加入,在紫薇村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把田园变成课堂,打造出乡村创客基地。情商教育、礼仪教育、烘焙、花艺……这些创客都在和她联系,“我一直认为做农业是很快乐的事情,我希望以自己为例,带动更多的80后、90后参与进来,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也希望有一天,我的身边能够聚集一批快乐新农民。

   迎风而上 目标:全省示范

  打造农村人居环境,并不仅仅等于整治环境卫生。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及相关项目的规划建设统筹衔接,多规合一,才能确保科学、有效带动全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迎风桥镇邹家桥村,就是一个例子。

资阳区迎风桥镇邹家桥村。穿村而过的是彩虹大道,沿线建筑也各具特色。

  迎风桥镇邹家桥村村支书谢荣华的心里有一个宏大又骄傲的计划:要做全省统筹示范的资阳第一村,全省乡村振兴第一村,全国美丽乡村建设先行区。

  这些目标的缘由,来自一个新的概念: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利用。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利用,就是将村里的残次林地、低效园地、废弃空塘空坝、废弃宅基地等,通过土地集约化利用变成良田。然后通过国土交易平台,进行统一评估,如按照40万元每亩的单价,那么邹家桥村全村2300亩符合这一特点的土地,就能评估到近8亿元。

  现在,华东勘探设计研究院已经参与统一设计规划。按照这个计划,还将规划260亩的集中居住区,这样,村民们的居住环境,又会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

  这是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村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一种尝试。在谢荣华看来,邹家桥村,应该成为这个第一。

资阳区迎风桥镇邹家桥村文化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