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质量之光”年度活动回眸

31.10.2014  16:09

        2012年11月5日,《中国质量报》刊登了一条《本报开展“2012质量之光”大型有奖互动活动》的启事。这条700多字的启事,不仅拉开了2012“质量之光”年度活动的序幕,也宣告“质量之光”这个质量领域的年度活动品牌正式诞生。

        从创立之初,“质量之光”就确立了“用社会的眼光看质量、用质量的眼光看社会”这一宗旨并延续至今。从设置投票项目到确定入围名单再到接受公众投票,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在极力凸显互动性和参与性。在“质量之光”的活动平台上,不仅有与每个人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民生质量,也有看起来与大众生活有些“”的质检工作和质量管理工作,不同的领域,同样的“评委”,评价标准却只有一个——大家满不满意、认不认可。

        从2012年的22万张选票,到2013年的超过一百万张选票,选票数量的快速增加,代表着参与者对“质量之光”活动的支持和信任;也正是因为参与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大,使得这一份用一张张选票汇聚而成的质量记忆,变得更有分量,也更值得回味。

        还记得吗?2012“质量之光”公布的最后入选名单里,“年度质量新闻”有令人振奋的“十八大关注质量和效益”,也有让人郁闷的“洋快餐‘速生鸡’引担忧”;“年度质量人物”有倒在工作岗位上的航天工业英模罗阳,也有专注质量工作的国务院参事张纲;“年度质量热词”有正能量的“质量强国”、“汽车召回”,也有让人生厌的“塑化剂”、“工业明胶”;“年度质量期待”里有让人满怀希冀的“‘以质取胜’落到实处”,也有亟待落实的“食品安全从孩子抓起”;“年度地方质监亮点”有从“制度”切入的“广东:质量指数纳入干部考核”,也有从“道德”入手的“厦门:开办食品安全道德讲堂”;“年度质量管理创新”有制造业领域的“联想集团:‘复盘’管理”,也有服务领域的“厦门航空:服务‘小宪法’”。正是这样一份丰富全面的质量记忆,定格了2012年的质量中国。

        还记得吗?2013“质量之光”的年度记忆里,“年度质量新闻”有给人惊喜的“‘嫦娥奔月’开启质量新篇”,也有让人纠结的“农夫山泉‘标准门’引争论”;“年度质量热词”有“高大上”的“中国经济升级版”和“质量强国梦”,也有新出炉的“质量提升”、“后悔权”;“年度质量人物”里有新官上任的ISO主席张晓刚,也有重任在肩的神舟十号飞船总设计师张柏楠;“年度地方质监亮点”里有把“传统项目”做好做精的“山东:12365局长接线日”,也有依靠新技术的“北京通州:将物联网引入农业标准化”;“年度质量管理创新”里有工业领域的“瓦轴集团:U工程”,也有服务行业的“金陵饭店:‘4-8-32’模式”;“年度最美质监人”有“抠门局长”魏彦生,也有家里家外一把手的张春艳。这样一份你我共同创造的质量记忆,为2013年质量事业作了最好的注脚。

        一张张选票汇聚成的质量记忆、一次次点击集聚成的质量民意,这就是“质量之光”年度活动最大价值所在。让我们一起期待,2014年度质量记忆的诞生!

来源: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