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宇翔谈丝路金桥:以文化的名义让中国走出去
潇湘晨报记者 袁名清 北京报道
6月下旬,中国的两件艺术品《丝路金桥》与《中国大舞台》将在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上亮相。耐人寻味的是,这两件艺术品是由一家文化机构——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创意并推出的。作为策划与幕后推手的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再次引来公众注目。
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是一家什么样的文化传播机构?这家机构为什么要推出这两件艺术品并在米兰博览会上展示?近日,本报记者在北京专访了该机构的执行主席龙宇翔。
作品 古有赵州桥,今有“丝路金桥”
潇湘晨报:《丝路金桥》与《中国大舞台》这两个创意是如何出台的?
龙宇翔:说到《丝路金桥》,就要说到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就要说到习主席的“一带一路”国策,就必须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沟通中西。从历史上来说,我们国家有一座古老的桥、有名的桥,就是河北的赵州桥,我们就以这个作为题材和创作背景。然后到米兰世博会去展示。这样,既体现了中国的悠久文化,又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中国大舞台》则是由一百位中国工匠历时六个月精心打造的仿明代建筑,用名贵的金丝楠木雕花搭建而成,称得上是一件美轮美奂的艺术品。用中国古建筑搭建大舞台,让世界各国人民尽情表演,这也是馈赠米兰世博会的珍贵艺术品,可以说设计高雅,寓意也很深刻。
潇湘晨报:为什么选择的是舒勇与吴晓红这两位艺术家?
龙宇翔:这两个艺术家很有特点。像舒勇,是第一个中国人,或者说是第一个亚洲人,获得佛罗伦萨终身艺术成就奖。要传播中国的力量,不单纯要求在中国有影响力,还需要在国际上有影响力。而吴晓红作为一个女性,通过她的智慧,把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传承,通过精心打造和精心雕刻呈现出来,这一般人做不到,也不可能做到。她在意大利生活这么多年,深深了解意大利的文化和历史,又在那种氛围中有了很真切的体会,然后再回到祖国进行创作,就可以抓住作品的灵魂。我认为她是有代表性的,所以我们选择了她。
潇湘晨报:作品的艺术性与国际战略、国际共建并非完全是统一的,如何才能达到二者的和谐呢?
龙宇翔:“和谐”一个重要的特质就是融为一体,达到共鸣的效果。就《丝路金桥》来说,我们选用了世界各国的国花,用水晶做成了砖,外表的呈现美丽绝伦。同时,当每个国家的人民都能在这件作品中,看到自己熟悉的东西,看到这么美丽的东西,怎么不会被打动呢?这样,在世博会上观光的人们不光是了解了中国,也了解了世界,而且被美丽深深折服。这样由每一个国家的国花组成的联合花园,会让这个国际的大舞台体现世界的和谐,达到深深共鸣的效果。
推广 世博会后“金桥”将全球巡回展出
潇湘晨报:好的作品必须让更多人分享,世博会以后,这两件作品会如何向全世界的人们展示和推广呢?
龙宇翔:现在我们已经接到了来自俄罗斯、奥地利、德国、法国等很多国家的邀请,这些国家已经看到了我们的创意。所以世博会以后,我们将在全球很多国家巡回展出,我们中心的创意列入了联合国世博会的艺术馆,这个待遇是全世界少有的。因为别的基本都是以国家的名义来申办,而我们却是以中心的名义来申办,这与我们中心这么多年来与130多个国家或地区建立交往是分不开的,也与我们推动世界和平,每年在联合国举办“和谐之声”的文艺演出,举办“水墨聚焦国际艺术展”是分不开的。世界已经了解我们,我们也走向了世界。我们所做的就是把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传播给世界,让世界真正了解中国。
潇湘晨报:我们注意到,你们中心组织的活动涉及面很广,你们是如何利用资源,充分发挥传播作用的?
龙宇翔:我们中心在科技、教育、文化、体育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传播。我们为什么要涉及体育运动呢?体育运动既是一种精神,也可以传播一种文化。比如,我们中心在迪拜推广熊朝忠,你想想,6年前他是个煤炭工人,现在成了拳击世界冠军,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就是中国梦、中国精神,其中包含了多少中国特质:勇气,坚毅,奋发等等,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去推广传播吗?同时,中国文化也推广了出去。今年是中泰建交40年,我们将在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举办全球的国际拳击比赛,我们抓住所有机会充分传播中国魅力与精神以及展开国际交流,极大地推广中国文化。
文化 尊重差异,充分包容各国文化
潇湘晨报:你们将艺术品在世博会上精彩呈现,可以说是在“一带一路”战略中文化走出去的典型示范,因为从地理位置上看,意大利正好处于“一带一路”一个重要的节点。那么,您能否深入谈谈在“一带一路”战略中,中国文化如何与各国文化充分交融?
龙宇翔:“一带一路”沿线总人口约44亿,约占全球人口总数的63%,中国文化走出去必定会遇到各国文化差异的问题。中国的文化要在这种情况下,做到国际化,紧跟甚至领导世界的文化潮流,就必须充分包容沿途各国的不同文化、不同文明。
我认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应该注意这几个方面——
第一,中国需要更多能够完全了解中国文化并拥有国际化的、跨国文化背景的人才,既能够对本土文化充满自信,又能令人信服地阐释文化特质。同时,还要深入地了解外国文化的特点、熟悉海外国家的历史,以这些人才作为桥梁,才能很好地连接中外文化。
第二,从中国到欧洲,中间横跨东南亚、中亚、西亚、欧洲各国。国家体制、宗教、风俗、地理上的差距使得中西方在文化礼仪等各方面有非常大的差异,进而导致各国人民的思维体系存在巨大差别。所以要认识并尊重不同受众文化心理和习惯,才能准确切入。
第三,要立足于海外文化市场的需求,摸透海外受众心理和市场需求,有的放矢,利用文化产品市场化,进行有效的产品包装,用对路的文化产品在打入国际文化市场的同时,让其他国家的人民了解中国。
动作 自筹经费做公益、爱心事业
潇湘晨报: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隶属于哪个部门?成立的初衷是什么?
龙宇翔:我们中心是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是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彭真、耿飚、贺敬之等老一辈先后担任过中心主席,现任中心主席是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司马义·铁力瓦尔地。中心成立时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们国家刚打开对外的窗口,在国家层面进行对外交流有很多不方便因素,于是就成立了这个中心,以另外一种交流的方式、以文化的交流方式进行。
潇湘晨报: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在对外交流中,对国外的一些文化信息,你们会收集、甄别、归纳、研究并上报给国务院相关部门吗?
龙宇翔: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类似于智库,给国家提供智囊咨询顾问等,我们去国外访问,去国外交流,会根据我们所看到的向中央提出我们的建议。
潇湘晨报: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有这么多部门,维持你们中心的日常开支以及各种活动的开支从何来的呢?你们有一种盈利模式吗?
龙宇翔:我们都是自筹,活动经费来自企业家的捐助。我们做的是公益事业、爱心事业,没有任何盈利模式,所有的捐献都回馈给社会了,全部用作公益事业。比如在今年3月26日,我们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所属的4所医院捐赠了价值7200万元的医疗设备,而且这个数字马上还会增加。到目前为止,我们在全国捐助了630余所爱心学校,2008年以来,累计为灾区和贫困地区捐款超过3亿元,同时为万名贫困学子圆梦上大学捐助4千万元。
【龙宇翔简历】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委员,1962年12月28日出生,湖南省常德市人。曾在武警部队任职。1992年-1997年任外交部中韩经济发展协会副秘书长、秘书长、副会长。
现任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党组书记、执行主席、中国爱心工作委员会主席。
【记者手记】
静气龙宇翔,不缺湖南式“霸蛮”
面对着镜头,龙宇翔侃侃而谈、目光炯炯。他的声音低沉而又松快,一口带常德口音的普通话,打破了时空的距离,亲切感扑面而来。
龙宇翔显得有些瘦。从外相上打量端详,无论如何也不像一个叱咤风云,长袖善舞的民间外交家与社会活动家。谁也难想到,就是这个瘦瘦的湖南人,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用中国文化作为纽带,与13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政要结缘;也是他,用水墨丹青征服了联合国的官员,以中国悠久的文化为底蕴,给世界送去了墨彩芳香的和平气息……他担任执行主席的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10多年来,策划的活动涉及文化、教育、经济、科学、体育等诸多方面。“中美文化年”、“中俄文化年”、“中法文化年”、“中德文化年”、“亚洲文化年”……都出现过他的身影,都是由他所在的中心参与主办的……
这些经历,可谓是风云际会,其中自然不乏惊天动地、惊心动魄之处,但从他嘴中娓娓道来,却是平淡无奇,不带一丝波澜,仿佛他面前那杯白开水。
从一名武警战士一路走来,为何成就了今天的他?龙宇翔说,我是湖南人,敢为人先而已。湖南人的“霸蛮”的这种精气神,已深入到了他的骨血中。
摄影师为了拍摄他,从房间到会议室折腾了几个来回,他也从容来去,不带一丝不耐烦,听从我们的摆布。他或站或坐,都是静静的,时有微笑。这股静气感染了我们,空气里除了机器的声音,再无任何异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