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病坚守书写大爱,赤诚仁心熔铸情怀--记郴州安仁最美乡村医生周智文

16.12.2014  19:35

  他,就像是一棵小草,无意中点缀了一片绿意;

  他,就像是一颗星星,不经意灿烂了一片夜空;

  他,没有太阳的光亮,却温暖了30多平方公里山区的生命。

  安仁县坪上乡毛塘村是一个拥有13个组、1500多人的山区,面积30多平方公里。1982年2月,周智文成为这个村唯一的一个医生,从此就扎根在这片热土,竭尽全力、兢兢业业奉献了32载的生命热情。村中以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为主,周智文经常需要上门出诊,随叫随到。在他的从医生涯中,没有节假日的概念,没有白天和黑夜的区别,只要患者需要,他的每一个24小时都属于患者。对待患者就像是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关心照顾,嘘寒问暖。为困难群众每年减免的医疗费用达到3000余元,先后资助的困难群众达到200多人。他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好医生,一心一意扎根在山区,默默奉献了32载,从不张扬,从不炫耀。如同鸟儿对天空的眷恋,他深深地热爱着这片土地,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在他的心里,他所做的,已经超出了工作的意义,而是把它当成一种事业在用心经营。

  在老人们心中,他是毛塘村的福音。一个人服务1554个人,32年,11680个小时,默默坚守,不离不弃。可想而知,这份辛劳。“百姓的信赖,百姓的健康,就是对我工作最大的鼓励”周智文如是说。

  弃教归医

  上世纪90年代,国家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全县村小学教师

  紧缺。因为周智文有一定的文化,乡、村两级干部“三顾茅庐”,聘请他到毛塘村小学担任代课教师。代课期间,周智文仍心系百姓健康,下班后仍继续采摘草药为百姓治病。执教一年多后,他毅然辞职回家,继续做 “赤脚医生”。许多人说他“”,竟然放弃当那种生活有规律、工资待遇不错的教书职业。但周智文却有自己的想法:村小学教师只是“”而未“”,学校教师多兼点课,家乡的孩子仍可以读书;自己如果不从医了,本村的医生就“”,百姓的健康就会缺医少药,学生们的健康也没有保障,所以自己“归医”只是“”他自己一人,却能“”及家乡百姓千多人,自己无怨无悔。

  边缘和中心

  周智文的家位于毛塘村的边缘地区,曾在自家执业行医,百姓慕名而来,路途遥远,颇不方便。随着百姓就医需求的不断增多,周智文便毅然决然放弃在家行医的舒适条件,搬到毛塘村的中心地带—村委会旁边的简易小平房内执业,让百姓看病的路途不那么遥远,最大程度地方便百姓就医。然而周智文的村卫生室房屋陈旧,生活用水极其不便,需要到附近的村民家挑水来维持所需。几十年如一日,他无怨无悔。自己住的地方就是村卫生室旁边的一个20平方米的简陋的老房子,只有一张床、一张桌子而已。可是对于村卫生室的建设他却毫不马虎,为了改变村卫生室的落后面貌,他东拼西凑向亲朋好友借款10余万元投入软硬件建设。通过自己动手和家人的帮忙,硬是按照省卫生厅关于农村卫生室的建设标准,改建和配置了预防接种室、诊断室、药房、留观室,添置了两张病床,更新了医疗设备,为农民看病就医提供了良好的就医环境,百姓无不为此拍手叫好。

  两种角色

  他,曾在给别人看病的时候晕厥,即使在头痛欲裂,身体极度不适的情况下依然忍痛坚持为病人诊断,减轻病人的痛苦。几度鼻血横流却无法阻止他上门出诊。病人的需要永远是最重要的。2010年,周智文在湘雅附一被确诊为鼻咽癌,他首先想到的就是是否能够不住院,进行保守治疗。因为他想,如果他不在,乡亲们生病了该怎么办,可是他的病情不允许。至今,他已经做了33次放疗,四肢无力,疼痛难忍,极其痛苦。住院的时候,经常接到百姓的寻医电话,这让周智文心里很难受,也更加坚定了他要早点回到自己的岗位的信念。出院之后,无论多痛多难受,只要有病人过来看病,他从不因为自己身体不适而将其拒之门外。从医生涯的32个365天,他的生活就是工作,工作亦是生活。山旮旯里的赤脚医生,名不见经传,他却全身心地投入,去热爱、去坚守,从未离开。没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没有三班倒,只有他一个人!只要有病人,一天的24小时都是上班时间!尤其是夏季,一个晚上出诊3-4次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晚上没时间睡,白天他仍然要上班。他不是超人,却从未休假;他是一个医生,更是一个病人!

  生死考量

  毛塘村有一个83岁的老人带着两个儿子生活,一个是先天性智障,一个是重性精神病。患重性精神病的儿子左手持一把菜刀,右手持一把镰刀,每天就这样坐在家门口。曾在发作时亲手砍死自己的母亲。因此,无人敢靠近。高龄父亲照顾两个儿子的生活起居,靠种点菜勉强维持,生活拮据,家中一片狼藉。老人骨瘦如柴,瘦骨嶙峋,年迈体力不支,劳动起来异常艰难。在一次劳作中突然晕倒,邻居发现立即向周智文求救,当时周智文正在吃饭,他接到电话立刻丢下碗筷,拿上药箱和氧气袋,跨上摩托就疾驰而去。当时老人倒在地上一动不动,呼吸很是急促,其儿子手持菜刀在大门口大声嚷嚷,村民没有一个人敢靠近。周智文知道如果不争分夺秒进行抢救,老人可能就会有生命危险,于是他不顾一切地冲上前要去救老人,可老人的儿子却挥舞着菜刀向周智文靠近,周医生的大无畏精神感动了围观的村民。在村民的帮助下,周智文快速给老人输氧,诊断病情,并将老人快速转移,将老人成功救治。

  重塑生命

  1990年,一名叫谭武济的孩子被查出重症营养不良伴溶血性过敏反应,住院一个多月后,家中实在无力支付医疗费用。输血后发生强烈的过敏反应,医院也无能为力,家长只好选择放弃治疗。当时孩子只有半岁,其父母欲弃子。周智文得知后与其父母沟通,将孩子接到自己的家中,用自己所学的中医知识进行治疗,医药费全免。他通过多种方式多方联系其他的中医学者、医生,竭尽全力救治这个可怜的孩子。他上山采药,每天为孩子熬制中草药,照顾孩子,细心呵护着这个幼小的生命,只要有一线希望,他就不会放弃。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孩子终于恢复健康,生龙活虎了。在所有人都放弃这个小生命的时候,是周智文的一心执念让这个小生命安然生存了下来,他所有的付出和努力让这个幼小的心灵重新焕发了生命的活力。孩子的涅槃重生让家长对周医生的感激终生难忘。

  神农传人

  安仁县几千年的神农文化源远流长,在炎帝庇佑下成长起来的仁城人更是耳濡目染。周智文出生在医药世家,三代行医,是远近闻名的老中医。山区百姓夏季经常被蛇所伤,医治蛇伤的关键环节就是抢时间和排毒。为了求得最佳疗效,周智文总是亲自外出采摘新鲜草药,洗净,捣碎,包敷患者伤口。经他救治的蛇伤患者不计其数。针灸也是周智文的强项,每年用针灸医治面部神经瘫痪的患者就达20-30个。周智文给患者看病的时候,优先考虑使用中草药,这样既可以节省病人的医药开支,又可以减轻药物对人体产生的副作用。父亲言传身教,经常带着他上山采药,现在他已经能够识别境内所有的中草药。对于中风、脑溢血、脑血栓引起的偏瘫患者,经周智文的中医治疗下也能够生活自理。

  他是一个平凡的人,甚至可以说是渺小的,你不主动走近他,都不会知道他是谁,就是这样一个甘于在最偏远的山区贡献自己微薄能量的医生,也许他的能量不够强大,但是他愿意把他100%的能量都奉献给患者。乡村医生,不具有感人的力量,当一个人能够把偏远山区最无助、最需要别人帮助的人的生命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的时候,当一个医生能够把治病救人当成一种生命的事业来经营的时候,他的渺小,多少闪耀着些许光亮。

  一份倔强的坚持,一份真诚的守护,锤炼出一颗仁者的心,在杏林中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