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出版湘军”行稳致远

31.08.2015  17:06

湘版图书正加快“走出去”的步伐,但也面临诸多困难——

让“出版湘军”行稳致远

第22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湖南少儿出版社编辑在与印度出版商洽谈。李国斌 摄

湖南日报记者 李国斌

近些年,“出版湘军”的名片越擦越亮,科普、文学、医学、古典名著等图书品牌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一。在版权输出方面,业绩不俗,越来越多的湘版书成为外国人的读物。第22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期间,湖南的多家出版社与海外出版商进行了深度交流,并达成版权输出意向80余项。

北京书博会成湘版书“走出去”平台

8月27日,第22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开幕第二天。

湖南美术出版社国际部主任刘海珍一直很忙。她先是接待了中国出版东方株式会社的柳田永二。来自日本的柳田永二,与刘海珍就《鲁迅藏外国版画全集》日本卷的有关版权输出进行了初步沟通。柳田永二刚走,越南一家出版社的代表又来了,表达了对手绘本《西游记》的兴趣。

湖南展馆里,观众川流不息。湖南文艺出版社总编室主任唐敏不断在接待来客。日本、西班牙的出版社都有意引进余秀华诗集《摇摇晃晃的人间》。唐敏说,余秀华的诗,淳朴,情感真挚,符合外国人的口味。

北京书博会是全球范围内有影响的图书展示交易平台。本届书博会有来自82个国家和地区的出版机构参展,其中海外出版机构1305家。借此机会,湖南各参展单位遴选有输出潜力的出版物,进行有针对性的推荐。湖南文艺出版社专门筛选出30余种有“走出去”潜力的图书,制作了全英文的产品介绍。湖南少儿出版社编了一册中英文对照的《国际合作产品目录》,供外国出版商参考。

8月26日,湖南少儿出版社在京举办《中国民族节日风俗故事画库》版权推介会,向韩国、意大利、德国等国家的版权机构推介。韩国卡露文化公司副总经理权贤珍对这套书兴趣浓厚。她认为,引进到韩国应该会有很多人喜欢。

每年上百种湘版书输出到国外

近几年,湘版书在“走出去”方面步履稳健。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4年湖南出版行业共输出版权160多项。今年1至8月,输出版权90多项,有力拓展了湖南出版发展的空间,扩大了国际影响。

大批精品湘版书输出到海外,传播中国故事和中国文化。今年初,湖南美术出版社与俄罗斯东方图书出版有限公司就《百年中国艺术史》签署版权输出协议。刘海珍告诉记者,年底俄语版的《百年中国艺术史》就将与俄罗斯读者见面。

世界经典音乐总谱《奥伊伦堡总谱+CD》系列,以英、德、中三种语言同步向全球发行。这是湖南文艺出版社与全世界最大的音乐出版集团德国Schott的合作项目。双方共同策划、共同投资、共同编辑,今年将出版完100种。下一步,双方还将就《奥伊伦堡总谱》的电子版进行合作。

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朱建纲介绍,主管部门采取了多种措施推动图书“走出去”,凡是“走出去”的选题优先审批、优先评奖,并有经济补贴。

图书“走出去”难在哪

不过,相比每年出版的新书,“走出去”的还比较少。在朱建纲看来,很多湘版书具备“走出去”的价值,如《洞庭湖脊椎动物监测及鸟类资源》《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等,学术价值很大,国外的图书馆和相关研究人员肯定需要。

图书“走出去”难不难?刘海珍、唐敏及岳麓书社、湖南少儿出版社的版权经理不约而同回答:太难了!

有一次,刘海珍和意大利出版商就《符号中国》谈了一年多,最后无果而终。“推介10本书,也不一定成一本。”刘海珍认为,原因在于中外的文化差异比较大。

小说《青瓷》在国内销售达几十万册,而输出到韩国后销量却不太好。唐敏分析,因为中韩价值观不一样,对书中讲述的中国商界纷争无法理解。

韩国卡露文化公司副总经理权贤珍认为,中国图书要进入国外,一是翻译工作要做扎实,二是必须妥善处理文化差异的问题。

朱建纲坦言,一些出版社思路还没拓宽,编辑也没有“走出去”的意识,使得许多有输出价值的图书未能“走出去”。他建议出版社充分利用互联网和书博会的平台,让更多湘版书“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