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晓安就“十二五” 湖南水利改革发展情况接受媒体联合采访(图)

04.12.2015  09:11

  12月3日,省厅党组书记、厅长 詹晓安 就“十二五” 湖南水利改革发展情况接受了湖南日报、红网、湖南卫视、湖南经视、新华社湖南分社等媒体的联合采访。

  詹晓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十二五”时期,全省水利持续保持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的良好势头,完成总投资1290亿元,是“十一五”总投资2倍;争取中央投资443亿元,连续5年居全国前列,为保障全省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打下了坚实基础。主要成效突出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民生水利取得显著成效。 民生优先,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十二五”期间,全省解决了2414万饮水安全问题,实现100%的乡镇和80%的行政村自来水管网覆盖。农田水利仍是农业发展的最大硬伤,水利设施仍是明显短板,瞄准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实施了74个小农水重点县建设,43处大中型灌区、27处大型灌排站改造,全省有效灌溉面积达4697万亩,占耕地面积75%,为全省粮食总产实现“十一连增”打下了坚实基础。新增农村小电装机140万千瓦,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5000平方公里。一项项民生水利工程,显著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二是防洪抗旱能力明显提升 。“十二五”期间,持续夯实水利工程减灾体系。对10109座小型病险水库及345座大中型水库(水闸)进行了除险加固,增加供水能力40亿立方米。实施了洞庭湖近期项目,湘、资、沅、澧23条干支流重要河段治理,330条中小河流治理和山丘区35个城市防洪工程;建成了110个县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初步建立了省到市、市到县、县到村的防汛抗灾指挥体系。

  这几年,我们有效应对了2013年超历史特大干旱,战胜了2014年资、沅两水特大洪涝灾害,今年,又成功抵御了湘江干流衡阳以上1961年以来最大冬汛,与“十一五”相比,洪旱灾害造成的经济总损失和人员伤亡分别减少26%、76%,全面实现了省委、省政府“五个确保”目标。

   三是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加快推进 。“十二五”期间,一大批骨干控制性工程相继建成。同时,抓住国家实施重大水利工程的机遇,我省有12项纳入国家规划的172重大水利工程项目,总投资约 564 亿元,成为项目最多的省份之一。洞庭湖治理、涔天河水库及灌区工程、莽山水库等 8项相继开工建设,涔天河灌区2019年建成后,灌溉面积将超过韶山灌区,成为湖南省最大灌区。毛俊水库等4项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十三五”期间将陆续开工。

   四是水资源管理取得重大突破。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初步建立,省、市、县三级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指标分解工作全面落实,全面启动了省政府对市州政府的考核机制。全省水功能区划工作全面完成。全面推进湘江保护和省政府“一号工程”,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取得了阶段性成效,长沙至衡阳河段全面禁止采砂,湘江流域水质整体为优。水资源效率进一步提升,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487,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了28%,全省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主要水质指标达标率达到90%。

   五是深化水利改革取得积极进展。 湖南作为全国唯一水利改革综合试点省,去年已通过水利部评估,为全国改革探路。建立了“政府主导、水利主管、部门配合”的河道采砂管理体制,遏制了全省河道采砂乱采滥挖的局面。水利投融资改革有新突破,创新运用PPP等投融资模式,“十二五”期间,吸引社会资本 606 亿元,投入水利建设。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有效进展,在大中型水利工程项目上试点总承包制、代建制和项目法人招标等新型建设管理模式。组建了农民用水协会3000余个,96%的乡镇建立较完善水利站。

  采访中,各家新闻媒体记者纷纷就关心的问题及“十三五”水利工作提问,詹晓安一一作出解答,并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落实夯实农村水利、拓展城市水利、注重生态水利“三大水利”,加强水利建设、严格水利管理、深化水利改革,着力推进贫困地区水利发展,全力打造高效安全、保障有力的防洪安全网、城乡供水网、农业灌溉网、水生态保障网、水利信息网“水利五网”,确保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为加快实现水利现代化、保障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常德审计:推动市属国有企业“瘦身健体”规范运行
     下发15张审计调查表,全面摸清国有企业家底;报送的23篇审计要情和专报全部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促进市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出台制度18项,促进企业完善政策制度33项;揭示大量违纪违法问题,挽回经济损失2.审计厅
宁远县:三向发力抓整改 联农带农促增收
     永州市宁远县以乡村振兴相关政策和资审计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