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加强顶层设计确保各环节规范执行社区矫正人员再犯罪率不超0.1%

08.10.2014  12:09
    自2004年北京在全市启动社区矫正试点以来,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4.4万名,解除矫正3.9万名,矫正人员服刑期间重新犯罪率始终保持在0.1%以下,未发生影响安全稳定的重大案(事)件;社区服刑人员中涌现出一大批见义勇为、拾金不昧、检举犯罪、抢险救灾的典型,见义勇为、检举犯罪累计620多人次。
  北京市司法局局长于泓源近日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为建立健全刑罚执行机制,确保执法规范统一,近年来,该局联合市公检法机关出台《北京市社区矫正实施细则》,对各部门的职责分工、衔接配合等予以细化。根据《实施细则》执行中遇到的新问题新变化,又出台了《北京市社区矫正实施细则补充规定》,进一步规范社区服刑人员限制出境报备、居住地核实等重点环节工作。形成了以《实施细则》和《补充规定》为核心的工作制度体系,同时制发56种执法文书格式,保证执法各环节得到规范。
指纹报到开展电子监管试点
落实矫正人员情况“九清楚
    为全面规范对社区服刑人员接收和解除宣告工作,提升社区矫正严肃性,北京市在区县司法局和司法所建立社区矫正宣告室,做到室内布置、设施配置、宣告流程和参与人员“四统一”。对于撤销缓刑、撤销假释、决定收监执行的,区县公检法司机关共同研究制定收监预案,由区县司法局送达法律文书并会同公安机关,及时将罪犯控制并送交看守所,保证收监工作顺利进行。
  于泓源介绍说,北京市实施了矫正小组制度,小组成员定期沟通,司法所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居所、单位、联系方式、经常活动地区、交往人员、社会活动情况、矛盾纠纷情况、异常表现及其亲属的联系方式要做到“九清楚”。坚持分级研判,司法所、区县司法局和市司法局分别定期进行情况分析,开展社区服刑人员危险性评估,实施分类管理,全面增强管控针对性。同时健全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并组织演练,提高司法所对突发事件处置能力。
  为充分发挥社区的参与监督作用,北京市在每个社区(村)设立社区矫正评议员,协助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监督,并对其遵纪守法、参加社区服务等日常表现情况进行评议,有效提高了监督管理实效性。与此同时,开展电子监管和指纹报到试点,利用指纹、人脸识别技术对社区服刑人员日常现场报到进行身份验证记载。
金字招牌建立阳光中途之家
推行教育工作方法“四结合
    北京市司法行政机关结合工作实际,形成了个别教育与集中教育、分段教育与分类教育、心理矫正与行为矫正、思想教育与帮困扶助“四结合”的教育工作方法,不断健全完善教育矫正机制。全市16个区县普遍建立了由财政全额保障的阳光中途之家,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法制教育、技能培训、心理咨询等,目前已教育培训7万余人次。这一有北京品牌特色的模式解决了社区矫正和刑释解教人员回归难、接纳难、就业难和“三无人员”安置难等工作瓶颈问题。
  为对新接收和重点社区服刑人员开展集中教育,北京市建立了社区服刑人员教育中心,市司法局负责统筹协调和业务指导,开展法律法规教育、责任意识教育、参观监狱等警示教育,区县司法局阳光中途之家组织社区服刑人员进行集中分类教育、解除矫正教育,形成了社区矫正初始、分类、解矫教育相衔接的教育矫正工作新格局。
  北京市司法局抓住社会调查评估、签署保证书、居住地核实、发放社区矫正告知书、送达法律文书等环节,加强与法院、看守所、监狱的衔接,为接收工作打好基础。在监狱建立社区矫正警示教育基地,组织区县司法局与监狱工作人员的双向实践锻炼,建立区县司法局与监狱互相考核、互相评价和结对子协作机制,实现矫正前、矫正中和矫正后的密切衔接。
  全市司法行政系统还积极与相关单位合作建立社区服务项目库,采用司法所委托村居分散组织和区县司法局、司法所集中组织相结合的方式,设立社区服务监督员、统一劳动服装、引入保险、完善对司法所的考核机制,督促社区服刑人员参加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增强其社会责任感,提高了社区服务的教育矫正效果。
一所一警完善运行体系保障
管理系统资源共享“全覆盖
    如何保障社区矫正运行良好,北京市开出了一剂药方。“北京市通过强化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强化机构队伍保障、强化经费和场所保障、强化信息化保障、强化政策保障,完善了运行保障体系,增强了工作发展动力。”于泓源说。
  据了解,北京市建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18个相关部门参与的工作协调机制;市政府、首都综治委分别将社区矫正纳入对区县党委、政府维稳工作和政府绩效的考核体系;市委常委会、市政府会议专题研究社区矫正工作,市委、市政府印发了《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工作的意见》。
  根据意见要求,北京市、区县司法局成立社区矫正管理总队、支队,抽调400名干警充实到区县司法所,实现一所一警,任务较重的司法所达到一所双警,有力加强了专业矫正力量;招聘845名社区矫正协管员,吸纳1万余名社会志愿者,辅助司法所开展工作。同时,建立北京市社区矫正信息管理系统,推广信息存储、信息检索、信息查询、信息共享、数据统计和数据分析六大功能,实现市、区县、街乡三级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
  在经费和场所保障方面,北京市各级财政部门都将社区矫正经费纳入预算,每年市财政通过政法转移支付给予区县经费支持;市政府专门印发《北京市司法行政基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加强司法所建设,推动司法所社区矫正宣告室、谈话室、档案室等专门业务用房的落实。 (来源:法制日报)
常德审计:推动市属国有企业“瘦身健体”规范运行
     下发15张审计调查表,全面摸清国有企业家底;报送的23篇审计要情和专报全部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促进市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出台制度18项,促进企业完善政策制度33项;揭示大量违纪违法问题,挽回经济损失2.审计厅
宁远县:三向发力抓整改 联农带农促增收
     永州市宁远县以乡村振兴相关政策和资审计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