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之所以那么美,原来是因为他们...

26.05.2016  17:20

  在西藏,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远离家乡,却把这片高原大地当作“第二故乡”,他们孤独却不孤单,他们默默奉献却无怨无悔,他们就是援藏干部。

  一片丹心,情系雅砻。

  2013年,安徽省第五批援藏工作队在总领队张明的带领下来到藏源山南。刚进藏,张队长就这样告诫自己的援藏同事们:“ 我们不是过客,我们要做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援藏干部,真正地把这里当作自己的故乡,把这里的农牧民当成自己的亲人,真诚付出、无私奉献,为他们真真正正地做上一些事情,留下一些值得彼此怀念的真感情。”在总领队的鼓舞和激励下,进藏伊始,队员们克服高寒缺氧、交通不便、语言不通等困难,深入措美、错那、浪卡子3个县、24个乡镇、80个行政村进行摸底调研,在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理清援藏工作思路,制定援藏工作计划,成立领导小组,加强内部管理,形成了团结合作的浓厚氛围。

  为民办实事,让百姓生活越来越好。

  “让老百姓的生活好过起来!”13年来,这句话就像是接力棒一样,被安徽援藏干部一批接着一批的传递着。三年来,第五批援藏工作队结合错美、错那、浪卡子3个县的发展实际和需求,科学制定3年援藏项目规划,总投资达3.108亿。在分配资金项目时,援藏工作队始终坚持“两个倾斜”,做到援藏资金和项目向基层和民生倾斜,将改善基础设施,保障基础民生作为突破口,把一腔热情和满怀真心化作实实在在的民生福利,让当地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第五批30个援藏项目中有27个项目用于改善民生,占到资金总额的84.62%,农牧区医疗、教育、农牧业等直接关系老百姓生活的领域一直是重点。这些项目完成后节约了1020万元,这1020万元又重新立项,继续用于民生项目。

  三年来,安徽援藏队员走访慰问困难群众1700多人,结对认亲87户154人,为民办实事116件,投入资金100余万元。针对山南各医院血源缺乏的情况,援藏干部开展无偿献血活动,献血量达4000多毫升。就这样,大家一步一个脚印把安徽援藏的情谊印刻在山南的土地上。

  “大组团”和“小组团”相结合。

  安徽第五批援藏工作积极推进“组团式”医疗援藏工作,首批20名医疗专家于2015年8月20日进驻山南地区人民医院,开展“三年一周期、一年一轮换”的“大组团”和“小组团”相结合的对口支援模式,力争用三年时间把山南地区人民医院创建为“三级甲等医院”;在培养人才方面,他们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双向交流方法,在安徽举办山南组织、宣传系统的干部和乡(镇)长、村(居)第一书记培训班16批次,培训各类干部人才1380人,先后派送当地干部前往安徽挂职培训、邀请安徽各市(县)企业走进山南共50多批,同时把“大组团”和“小组团”相结合的医疗模式推向其他行业,每年5月-11月平级选派教育、交通、能源、农牧等方面的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藏服务,保证进藏人才的水平和能力,促进双方交流,做好“传带帮”,为山南专业技术领域注入新活力。

  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也不下火线!

  三年来,安徽第五批援藏干部每人平均下乡蹲点20天以上,一年来全体队员在藏率达96%以上,不少干部都得过高原病。来自宿州市城管大队,现任错那县建设局局长的刘师衡冒着雨雪监工,原本体质不错的他患上肺水肿,在山南地区人民医院经过救治却无好转,后紧急送到成都抢救一周才保住生命。医生建议他不要再进藏,他却说援藏就是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决不能当逃兵,否则就辜负了家乡、组织和亲人对自己的重托;措美县委书记马玉宏腊月27回安徽休整,可仅仅12天后,他便放弃休假返回了岗位;浪卡子县委常务副书记李全棉更是一边吃药吊水,一边工作,连续35天坚守在一线,在岗率和在藏率达到了100%;冯健和他的援藏同事们不约而同地拿出了自己的生活费塞给贫困老人;熊言松为措美县“藏青320”种植面积达到1000亩而一片丹心地执着……安徽援藏工作队在援藏工作上用真情付出,真心奉献赢得了当地农牧民群众的认可与好评。先后有1名队员被评为地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1名队员被评为 “感动山南十大人物”、6名队员获得队内先进个人表彰。

  三年援藏路,一生西藏情。 “我在县里工作了十多年,从第一批援藏干部到现在的第五批,看着他们来了又离开,看着他们为了错那的老百姓奔波忙碌,看着他们一天比一天黑瘦,看着错那一天比一天好,我从心里感谢他们。感谢他们为错那做的一切。”也许正如错那县旅游局长阿边说的那样。安徽援藏虽然起步晚,但13载援藏岁月让黄山杜鹃与格桑花在雪域高原上并肩绽放,在雅砻大地上,书写着深厚的皖藏情谊、汉藏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