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衡阳警察李钢彪:紧握“战斗笔”,24年坚守不变
90年代办公环境相对简单。
90年代居住环境比较简陋。
李昊轩如愿以偿成为公安队伍中的一员。
李钢彪与李昊轩合影。
如今的衡阳市公安局警察公共关系中心的宣传团队。
红网时刻 记者 宋美君 衡阳报道
“手里的笔是唯一的宣传工具,别无其他。”衡阳市公安局警察公共关系中心主任李钢彪回想起自己24年前刚入行做公安宣传工作时的景象,感慨万千。
从手写稿件,骑自行车送稿到与众多媒体合作拥有多个公安专栏;从手刻蜡纸,铅字打印到拥有数万粉丝的衡阳公安微博、微信公众号……李钢彪用24年宣传工作历程见证了衡阳公安发展,更见证了改革浪潮带来的公安宣传工作巨变。
紧握手中的“战斗笔” 24年坚守不变
24年的宣传经历,让他在衡阳宣传界收获了一个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名号——“彪哥”。
李钢彪毕业于兰州大学新闻专业,1994年从事公安宣传工作,凭借着对新闻事业的执着追求,一干就是24年。他用手中的笔塑造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警察形象,讲述了一个个真实感人的警营故事。
回想起24年的历程,李钢彪打开了话匣子。
1994年李钢彪工作于衡阳公安消防支队,被借调到市公安局办公室综合组。“当年,我们没有专门的宣传干事,办公室的人既搞材料又兼职宣传,每个人都必须是多面手。”
他清晰地记得,当时宣传工具少之又少,唯一有的是手中的笔,稿件写好后,誊抄下来,然后骑着自行车送到各媒体。条件的艰苦导致出稿量极少,一个月下来发稿不过10篇左右。
“那时相机是个奢侈品,只有市公安局才有。还有铅字打印机,‘滴滴’的打字声让人记忆深刻。”李钢彪一一回忆着,一切那么遥远又那么深刻。
1999年,李钢彪调到衡阳市公安局宣传科。科长带着他挑起了整个衡阳公安系统的宣传工作。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改革的浪潮涌向了全国的各个角落,公安工作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6年,衡阳市公安局宣传科配置了数码照相机、摄像机,设备的更新,也迎来公安宣传事业的迅速发展,稿件发布速度快、产量高,宣传方式多样化,一个个丰满的公安形象被刻画,一个个感人的公安故事被传颂。
改革大刀阔斧地进行着,为了顺应新媒体的发展,2010年,衡阳市公安局开通了衡阳公安政务微博,2015年拥有了微信公众号,粉丝量也与日俱增。重大事件的发生,惠民政策的推出,市民关注的热点……他们第一时间在新媒体平台发布,与市民随时沟通互动,让市民拥有更多知情权,更了解公安。
平台越多,产品越多,意味着更忙碌。“当天发生的新闻必须当天发布。”李钢彪带领着他的团队,夜以继日地采写、发布。
付出必有回报,一项项殊荣如期而至,2017年,衡阳公安微博先后被评为《全国十佳快速响应案例》《全省十佳快速响应案例》。
“公安宣传与公安业务工作是殊途同归。”在李钢彪看来,手中的这支笔的战斗力不亚于任何一项工作。
子承父业 分工不同使命相同
在外人眼里,警察是英姿威武与褒奖荣耀,可在李昊轩的成长中,从父亲李钢彪的身上,让他感知到作为一名人民警察的辛苦和不易,也正是这种不易,让李昊轩明白什么是警察特有的担当和责任感,并将父亲当成心中的榜样和目标。
李昊轩告诉记者,从他记事起,父亲的工作总是起早贪黑,忙到第二天凌晨回家是常有的事。2003年,衡阳发生“11·3”火灾,父亲连续4天4夜没有回家。当父亲回来时,只见他胡子拉碴的,整个人疲惫不堪。
“我才知道他为了让全世界了解火灾的相关情况连续几天没合眼。虽然心痛,但觉得父亲的工作很有意义。”李昊轩感慨。
受父亲影响,李昊轩大学毕业后,当一名人民警察成了他的不二选择。2015年,李昊轩通过公开招考,如愿以偿成为公安队伍中的一员。
“我现在从事的是案侦工作,这也是作为一个警察的主业。”李昊轩告诉记者,虽然工作年限不久,但每当将犯罪分子送进监狱时,老百姓的感激,让他感到特别欣慰,使命感和荣誉感也油然而生。
分工不同,使命相同。李钢彪父子用坚守诉说着人民警察薪火相传、忠诚奉献的故事,也书写着“人民警察为人民”的铮铮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