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十二五”期间衡阳市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

14.01.2016  13:19
  “十二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围绕“经营集约化、产销一体化、生产标准化和耕作机械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思路,推进“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农机化发展,全市农机化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农机化成为加快衡阳市农业产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一支重要推动力量,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肯定。
  一是农机装备总量快速增长,装备结构不断优化。农民购置大型农机具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农机装备结构从单一的农田作业向特色农业、经济作物、养殖业等领域拓展,结构进一步优化。至2015年末,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551.6万千瓦,比“十一五”末增长了36.57%,拥有各类农业机械73万台(套)。全市拥有大型拖拉机、收割机、高速插秧机、大型烘干机(10吨以上)分别达到了2.4万台、0.8万台、0.3万台和110台。
  二是农机推广应用快速普及,机械作业水平全面提升。用足用活购机补贴政策,大力推广新机具新技术。“十二五”期间,衡阳市农业机械的补贴投入持续增加,为全市农机化工作的迅猛发展奠定了基础。2015年全市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率达到了56.5%,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可达到70.18%,与“十一五”末相比,分别提提高了10.5%、12.3%。特别是薄弱机械插秧从2010年底的4.8%提高到2015年底的26.1%。油菜生产机械化五年提高了17.6个百分点,达到了56.1%。
  三是农机服务领域不断扩大,组织化程度大幅提高。“十二五”期间,以实施农机跨区作业为突破口,农机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农机服务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在全市重点推介了四种农机合作组织模式,即:企业主导型的“安邦模式”、部门主导股份合作型的“泉湖模式”、村委领办型的“大广模式”和户户联合模式。2015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247家,比“十一五”末增加243家,其中全国示范性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71家,省级示范性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100家,市示范性农机专业合作社40家。2015年,全市农机合作社专职从业人员1.5万人,流转耕地面积超过80万亩,全部实现了机械化耕种收,作业服务面积(含跨区服务面积)超过350万亩,全市农机作业产值超过35.3亿元。
  四是平安农机建设逐步推进,工作成效显著。“十二五”期间,全市平安农机典型示范建设循序渐进,农机化整村、整镇推进初显成效。到2015年底,成功创建了全国“农机平安示范县”3个,“平安示范乡镇”59个,新建标准农机驾驶员考场6个。每年没有发生重特大农机安全事故,事故指标控制远低于省市安监部门控制指标。
  五是农机产业发展有所突破,科技研发进步。整合农机资源,着力打造了“一园两区”,即衡阳市白沙洲现代农机产业园、耒阳微耕机产业制造区和衡山机育秧烘干设备制造区。大力支持衡阳市富农农机制造公司成功研发了遥控式油茶林旋耕机,该机广泛适用于油茶林、果园,破解了油茶垦覆的难题,大力提升油茶生产机械化水平。衡山县湖南祥友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MC自动化育秧苗床”,实现了育秧育苗过程的自动化,该产品获得省2013年度十大农机科技创新产品。衡阳云雁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在雁峰区工业项目聚集园投资兴建无人植保飞机生产基地。2015年全市拥有各类农机生产企业56家,22家农机企业产品分别列入国家和省购置补贴产品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