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四条措施破解“菜篮子”发展难题

18.07.2015  01:50

菜篮子”是事关民生大计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是市长负责制的民生工程,今年以来,衡阳市按照牢牢守住本地菜70%自给率底线的要求,采取有力措施破解“菜篮子”发展难题。

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解决企业发展“”的问题。随着我市工业化进程加快,城市不断扩容,五四、新华、江夏、友爱、胜利花园等传统老基地被征占。而近几年来新建的基地,业主因资金、技术、劳动力、市场等因素影响,后劲不足。蔬菜企业要生存、发展和壮大,必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此,5月28日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了城区“菜篮子”工程建设,提出了市级财政资金“额度不减”和“以奖代补”的总体原则,在保证现各级各部门“菜篮子”补助资金不变、断续向蔬菜产业倾斜的前提下,采取龙头企业财政贴息的方式,引导蔬菜龙头企业提升产能。以珠晖区茶山坳、石鼓区角山、蒸湘区雨母山为主的3个万亩高标准蔬菜基地扎实推进,目前已新建蔬菜钢架大棚1326座,连栋温室4304平方米,安装灌溉设施1876亩,防虫网、遮阳网1354套,修机、改造机耕道1.89万米,各类排灌沟渠3.26万米,新建冷藏库设施356立方米。

二是开展蔬菜保险试点,解决抗风险能力“”的问题。蔬菜生产投入成本高、气候影响大、风险性较强,加之价格波动又大,容易给菜农造成不可预见的损失,挫伤菜农的种植积极。2012-2014年,城区因龙卷风、冰雹、洪涝灾害等造成的损失就达两千万元。为减轻自然灾害对蔬菜种植的影响,解决菜农的后顾之忧,提高种植积极性,我市在全省开创先河,将蔬菜纳入政策性特色农业保险范围。市农委牵头起草了《衡阳市城区蔬菜生产保险实施方案》,明确了“三保原则”即保一定规模的种植基地、保基本物化成本、保基本品种,方案经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初步估算城区有近3万亩高标准蔬菜基地将纳入保险范畴,近期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衡阳市分公司将与蔬菜企业(合作社、大户)签订保险合同。待保险试点成功后,将在全市范围内推开。

三是推行配送、直销,解决销售中间环节“”的问题。

从历次的农产品涨价情况看,真正受益的并非是农民,而大部分利益是被中间流通环节拿走了,造成这种“两头叫苦、中间笑”的情况,根本原因在于流通环节过多。为此,市发改委、市农委拿出专项资金扶持、鼓励城区有一定规模的标准化生产基地、有成熟的蔬菜市场运营经验的企业在城市大型社区建直销店,年内新建30个,力争用三年时间实现城市大型社区的全覆盖。同时针对消费者对经预处理、分级包装和脱水性处理等商品蔬菜的需求日益增加的趋势,支持美和公司、东熹等5家加工型龙头企业发展净菜配送,支持爱心觉乐、乐富、华桂食用菌建农产品物流集配中心,积极打造出口创汇、绿色供港基地,增加品牌影响力。

四是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力度,解决种菜科技水平不“”问题。实现蔬菜市场供应的淡旺季供应均衡、蔬菜产品质量保障有力,关键在提升蔬菜的科技水平。今年市蔬菜研究所研究的“一串铃5号”南瓜等5个蔬菜新品种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各蔬菜基地引进蔬菜新品种22个,试验示范蔬菜新品种15个,全市共组织各种技能培训班39期,培训人员5695人次,引导培育科技示范户16户,全面推广蔬菜优良品种、集约化育苗、防虫网、粘虫板、频振式杀虫灯、避雨栽培等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同时,为提高种菜技能,市农委与市蔬菜研究所联合在城区开展春季种菜能手评比活动,城区近20家企业(生产合作社、种菜大户)参加角逐,珠晖区的富新蔬菜专业合作社种植的黄瓜、辣椒上市时间最早、园艺水平最高获博得头筹,奖励资金2万元;湖南爱心觉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市亮农蔬菜专业合作社获得二等奖,奖金1万元;市乐富蔬菜有限公司、市国友蔬菜专业合作社、市荣联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市芳衡蔬菜专业合作社获三等奖,奖金5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