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破解“垃圾围村”困局 推行“垃圾分类”

16.07.2015  13:20
  湖南日报7月14日讯(记者 徐德荣 通讯员 夏建军)“自从搞了垃圾分类和减量处理,家家垃圾不再乱扔,村里变得干干净净了。”日前,记者来到衡山县岭坡乡福星村,发现村里干净整洁。村民宾义尤告诉记者,这得益于县里推动建分类垃圾池,让大家改掉了乱扔垃圾的习惯。
  
  去年来,为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地区人居环境,衡山县探索推行垃圾分类等办法,从源头上减少了环境污染,并实现了垃圾资源化利用,破解“垃圾围村”困局。
  
  农村生活垃圾中,可腐烂垃圾比例较高,经过堆沤或使用微生物发酵快速成肥处理技术,可将垃圾“”为有机肥就近还田。经多方借鉴、反复论证,去年,衡山县开始在农村推行垃圾“分类减量、就地处理”。引导每家每户自建一个分类垃圾池,取代公共混合垃圾桶和垃圾池,以户为单位,采取回收、堆沤、焚烧等方式,对垃圾就地进行分类、减量处理。这样既可节省运输、处理费用,对环境的影响也可降到最低程度。目前,垃圾分类减量化处理已在全县各乡镇全面推行。
  
  同时,衡山县配备乡、村两级公共卫生区保洁劝导员,并实行报酬与其工作绩效挂钩制,农村保洁工作有了“正规军”。目前,全县共有700余名保洁员,他们不仅负责清扫自己“辖区”内的垃圾,还承担着劝导村民爱卫生、讲文明的任务。此外,还在全县开展“先进乡镇”、“示范村”、“卫生户”等评比活动,促进城乡居民形成良好的爱卫生、护环境习惯。
  
  衡山县还整合新农村建设、新能源建设、乡村清洁工程、村庄绿化等项目资金2500余万元,配套用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