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枚战国蜻蜓眼跨越千年邂逅长沙 全国仅存几十枚

16.04.2015  20:09

(作为湖南省第十三届文物(国际)博览会最有看头的活动之一,文物精品展于4月16日正式开幕。)

(两枚不期而遇的战国蜻蜓眼上演了一回跨越千年的同台PK。)

(斑驳精致的残缺越王剑。)

(春秋龙纹鼎,年代为春秋时期,器形大而敦实,用双层工刻满了龙纹,端庄典雅。)

(充满梦幻色彩的齐国水晶手链。)

  红网长沙4月16日讯(时刻新闻记者 黎鑫 通讯员 谭雯娟)充满梦幻色彩的齐国水晶组佩、龙纹满器的春秋龙纹鼎,斑驳精致的残缺越王剑……
  
  今天上午,作为湖南省第十三届文物(国际)博览会最有看头的活动之一,由湖南大麓珍宝古玩城承办的文物精品展正式开幕,60余件来自全国各地民间的稀有文物精品齐齐亮相,引爆眼球。其中,两枚不期而遇的战国蜻蜓眼上演了一回跨越千年的同台PK,引发媒体和观众极大关注。
  
   战国蜻蜓眼价比和氏璧 全国仅存几十枚
  
  本次文物精品展上的宝贝多为高古玉、高古珠、老窑瓷、青铜器等,平常很少公开亮相。其中,有一枚浑身长满“眼睛”的小饰物吸引了众多观众围观和拍照。
  
  在灯光的照射下,这枚小饰物从内到外透着幽幽蓝光,散发出一种神秘、深邃的独特美感。“这是一枚战国时期的蜻蜓眼,国内已非常罕见。”主人唐先生得意地称,蜻蜓眼是古代一种饰物的俗称,于春秋战国时期由西亚和印度传入中国,受到当时王公贵族的极度喜爱。目前,全国大概仅剩几十枚,其价值可媲美和氏璧。
  
  而令唐先生没有想到的是,在今天的展览现场除了他带来的蜻蜓眼外,居然还出现了另外一枚蜻蜓眼与其同台PK。
  
  “我的蜻蜓眼融入了东方文化的元素,而他的蜻蜓眼偏重西亚文化。”来自南京的藏家刘先生犀利地道出了他的蜻蜓眼与唐先生的蜻蜓眼的区别,他认为,蜻蜓眼的价值连城,国内罕见,能够一次性欣赏到两枚是观众的福音。
  
   “高冠玉乌”象征商代高级贵族身份
  
  同时,展出的和田白料“凤鸟出廓璧”,整器饰以变形龙纹,装饰工艺简洁大气爽朗,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两只憨态可掬的小鸟,充分展示了在古代春秋到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时代人们追求自由、推陈出新的艺术创新风貌。
  
  展出的另一组战国水晶组配,也是一组难得的古代齐国艺术珍品,整个器形以水晶环、珠、管、四通结器组合而成,设计大胆,组合充满梦幻色彩,加工工艺难度大,极其耗工耗时。像这样组合齐全的水晶大型组佩,在同时期、同器形、同材质的古代齐国水晶艺术品中殊为罕见,同时也生动再现了古代齐国高等贵族的奢华生活。
  
  “诗经有云:天命去鸟,降而生商。该玉件是一只顶饰以巨型装饰的大鸟,整器平地阳工,符合商代琢玉特征,玉质精良,是商代高等级贵族身份地位的象征。”资深藏家黄百川先生在现场为观展人士介绍一枚商代的“高冠玉乌”,围观人群啧啧称奇。
  
   展览持续3天 观众可免费观展
  
  大麓珍宝古玩城董事长陈长春介绍说,本次展览定位为“高端、精品、稀有”,平常难得一见的民间宝物集体高调亮相,采取免费参展、免费观展的方式。展览将持续3天时间。
  
  陈长春希望,通过这种高品质的文物展览,向收藏爱好者展示湖南收藏的实力和文物收藏的魅力,并能够引导收藏爱好者用更正确的心态和方法去进行收藏。
  
  文物精品展还吸引了摄影协会的成员,20名摄影爱好者专程来到展览现场进行采风。优秀摄影作品将在网上统一公布展示。
  
   相关链接:战国蜻蜓眼
  
  蜻蜓眼是古代一种饰物的俗称,是“眼睛文化”的产物。“眼睛文化”发源于西亚或印度,相信眼睛有辟邪功能的信仰,“眼睛文化”盛行于草原文明。蜻蜓眼为玻璃制成,玻璃又称琉璃,公元前2500年人造玻璃首次出现于西亚及埃及,最早的用途是制造珠饰,先是出现单色玻璃,1000年后又出现彩色玻璃。公元前15世纪玻璃珠上开始有彩斑条纹或点状图案。公元前10世纪,在玻璃珠母体上镶同心圆,制造出“眼睛”效果的镶嵌玻璃经终于在地中海沿岸出现。“眼睛”文化据说发源于西亚或印度,相信眼睛有避邪功能的这种信仰,多盛形于从事畜牧的草原民族,在游牧民族迁徙的路途中,身上佩戴这种镶嵌玻璃珠,一方面可以避邪,一方面随时都有可能用来交换所需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