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批中国虚假大学警示榜公布 这73所高校是假的

23.05.2016  09:07

 

  制图/王斌

   相关链接:被曝光的73所虚假大学

  距高考还有半个月,民间机构“上大学网”再次公布了第五批“中国虚假大学警示榜”,73所虚假大学被曝光。自2013年以来,该机构已累计公布5批共400多所虚假大学。

  记者调查发现,前四批公布的300多所虚假大学中,只有4所网址还能打开,说明多数虚假大学已被打掉。一年间,缘何又冒出这么多虚假大学?有关人员表示,域名注册、虚拟主机、IP地址挂靠等网站建设的手续简单,成本极低,而且不受国界限制,导致虚假大学年年打年年有。

  调查

  有的学校标注地址根本不存在

  “去年高考结束至今,不断收到网友举报和提供线索。”上大学网创始人夏雪介绍,上大学网专家团队历经2个月的调查取证,再次曝光73所虚假大学。

  此次曝光的73所虚假大学涉及16个省区市,北京有23所,山东、上海和四川分别有8所、7所和7所。其中,66所均不在教育部公布的《2015年全国高等学校名单》中;6所冒用正规高校更名前或合并前的名称;1所冒用中共北京市委党校的另外一个名称——北京行政学院。

  记者拨打了十多所北京字头虚假大学的联系电话,基本都无法接通,或号码停用,或一直忙音。大多数北京字头大学和学院,所标地址都在北京远郊区,不容易寻找,有的地址一看就是杜撰的。例如,“北京科技师范大学”的地址在“北京市燕京经济开发区海油大街238号”,但北京并没有“燕京经济开发区”。

   取名

  冒用正规高校的历史名称

  打开虚假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官方网站,其简介上写着:学院是“经北京市教委批准成立的一所融高等教育助学和国际劳务输出培训于一体的高等教育学校”,“学院成立至今,已为社会培养高级专业合格人才16500余人。教学、就业信息、校园生活、专业设置等一应俱全”。

  记者来到其官网上标注的地址“北京朝阳区水碓子东路15号”,发现的确有一所中专学校,但学校值班人员告诉记者,“地址是对的,但学校名字不对,这里没有‘北京建筑工程学院’这个学校。”水碓子东路附近基本上是住宅区,没有其他校区。

  据调查,这所“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的名称冒用了正规高校北京建筑大学的历史名称,学校新闻和图片也是抄袭盗用北京建筑大学等学校的。

  另外一所“北京同济医科大学”官网称:北京同济医科大学(原北京同济医学专修学院)成立于1983年,由国内多名医学专家筹备、出资创建,是一所以医学教学、研究以及医疗器械研发的综合型、开放型、实用型新型高等医学院校。

  记者来到官网上标注的学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建华南路58号”,一名酒店保安人员说:“我住在建华南路40多年了,从没有听说过这有这么一所大学,建华南路根本没有58号这个门牌号。”记者拨打其官网上的电话,发现电话显示为西安,一直无法接通,联系人在官网上标注的地址为“西安市白鹿塬大学城狄寨路57号”。

   骗局

  形成假文凭假认证一条龙

  为方便行骗,很多虚假大学网站均有虚假的在线学历查询等入口,为假文凭做假认证。

  曾在上大学网担任内容总监、多年来从事虚假大学核实甄别工作的谌江平介绍,不法分子会将被骗者个人信息及毕业信息在一些仿冒教育部“学信网”的非正规查询验证平台进行建档联网,例如目前涌现的“民教网”“民信网”“民院网”“民学网”等,“方便用户查阅,消除其疑虑,实际上形成了一个假大学、假文凭、假认证的一条龙‘生态链’。”谌江平说。

  除了被蒙骗的,还有一些花钱买假的人群助长了虚假大学的泛滥。据上大学网对虚假大学受害人群分析,有的人明知证书是假的,但因为报考、升职、考核、入户等需求,花钱买假。

  谌江平表示,经过这几年连续发布虚假大学名单,教育部公布正规大学的名单,搜索网站拦截以及媒体广泛宣传报道,虚假大学的生存空间受到遏制,但域名注册、虚拟主机、IP地址挂靠等网站建设的手续简单,成本极低,而且不受国界限制,导致虚假大学年年打年年有。

  据上大学网调查,所谓的“北京同济医科大学”网站服务器在台湾。曝光的73所虚假大学的网站IP的物理位置只有1个在中国大陆,其余的集中分布在美国、韩国等国家和地区。

  北京市一位教育界人士表示,虚假大学网站服务器很多在境外,国内网监部门往往难以监管。

   查处

  打击虚假大学监管部门不能缺位

  记者采访发现,一些被假冒的大学对于虚假大学“很无奈”,迫切希望有关部门能保障学校和考生权益。一些地方教育部门表示,虚假大学的本质属于电信诈骗,教育部门难以管理;公安部门则表示,如果没有报案,难以查处。

  上大学网负责人表示,几年来公布了这么多批次虚假大学,没有相关监管部门和他们联系过。

  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20日表示,针对社会上存在的以“未经批准办学的民办高校虚假网站为载体形式进行招生诈骗”的行为,将配合公安机关进行清理和查处,维护和净化招生秩序,切实保障广大考生的合法权益。

  专家指出,教育部门可以会同相关部门,将全国各地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的名称、网址全部前置审批,统一改为edu.cn的域名,再向社会公布,会让不法分子可钻的空子更少。

   时事辣评

  铲除虚假大学滋生的土壤

  屈金轶

  此次被曝光的73所虚假大学中,有的冒用正规高校更名前或合并前的名称,有的是变换网址套用外地校名,有的甚至虚构校名或校址……虚假大学破坏教育公平,扰乱教育秩序,损害政府公信力与法律尊严,按理应是“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年年打年年有。

  虚假大学为何屡打不绝?其具体原因五花八门,但归结起来不外乎如下三个方面:一是虚假大学不仅校名具有“高仿性”,专业也“高大上”,并克隆名校网站进行虚假宣传,有的还提供虚假的在线学历查询等入口,形成了“假大学、假文凭、假认证”一条龙生态链,让人一不小心就掉进虚假大学的陷阱。二是学生及家长的学历情结助推了虚假大学的泛滥。虚假大学“花钱就能包拿文凭”的承诺,更让那些在高考中名落孙山的学生及其家长难以抗拒。有的人尽管明知其是虚假大学,但因为面子、就业、升职等需求,也甘愿将错就错,花钱买假。三是有关部门监管不力,使得对一些虚假大学的监管仅仅停留在“曝光了之”的层面。

  要彻底铲除虚假大学滋生的土壤,就必须把脉诊查,对症施治。这就需要各地教育、公安、工商、工信等有关部门携手加大对虚假大学的围剿力度,提高虚假大学的违法成本,压缩其生存空间。同时,利用好“互联网+监管”,及时公布虚假大学黑名单,消除其傍名校、仿名校的幻想。当然,学生及其家长也要摆脱“学历崇拜”情结。如此,方能营造“人人喊打”的社会氛围,让虚假大学无处藏身。

  新闻链接

  辨“假”方法:看域名查目录

  长沙晚报讯(记者 徐媛)高考临近,虚假大学又开始活跃起来。2016年高考考生注意了,避免落入虚假大学圈套有方法。

  虚假大学一般建有自己的“官网”,但地址虚构、学校介绍复制名校内容,内容更新缓慢。从域名来看,国家的高等教育机构官方网站的域名后缀都为“.edu.cn”,但是虚假大学这种网站都是用工商、金融企业的“.com”或者“oip”或者“.cn”。

  省教育厅近期发布了《湖南省省属普通高等学校2016年招生专业目录》,考生可登录省教育厅官网查询。各高校在印发招生简章、编制招生计划、制订教学计划、进行学籍管理、核发毕业证书等各项工作中,都必须以《目录》公布的专业名称、学制年限为准。《目录》未公布的专业,不能安排招生。凡违规安排招生的,不能进行学生的学籍电子注册。

  专家建议,在高考选择学校时,考生家长需要谨慎理智,不要被虚假大学网站上的信息所迷惑,应该通过当地教育主管部门以及正规大学招生部门了解情况。考生还可以通过湖南省招生考试信息港(www.hneeb.cn)与省教育考试院发放给学生的《教育测量与评价·生源计划专辑》、《教育测量与评价·志愿指导专辑》查询高考信息。

  声音

  各地公安、教育、工商等部门应当联合执法,加大对虚假大学以及制售虚假学历文凭的打击力度,提高制假售假者的犯罪成本。同时,加强国内外相关地区或国家之间的互联网域名、虚拟主机、IP地址等方面监管合作,严厉打击各类虚假教育类网站等。

  ——江西财经大学副教授王金海

  建一个虚假大学,现在半天时间就可以了,诈骗者请一个人建个网站,发布到网上,接上国外的服务器,它就完成了一个虚假大学的建设,它不需要注册、师资、校舍等,它就是一个虚拟的,跟电信电话诈骗是一回事。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

  本版文字除署名外均据新华社、《法制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