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董明珠调侃小米看国产手机的“烦恼”

27.07.2016  17:10

      “今天拿小米举例子不恰当,小米品质好,我不用它,这种情况是没有的。大家选择不用小米手机是因为小米质量不行,没有人会说因为小米价格太贵。”据媒体报道,在7月23日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制造高峰论坛上,格力董事长董明珠在演讲中再出惊人之语:大家不买小米手机不是因为贵而是小米的质量不行。

  考虑到董明珠和小米“掌门人”雷军那个有名的“世界赌约”之后的纷纷扰扰,此次董明珠再次调侃小米,自然一下子引发媒体的广泛关注和网友们的热烈讨论。赞成者有之、反对者有之,有人认为董明珠提质量说到了小米手机的“痛处”;也有人认为格力手机还没在市场上证明自己,无法对已经在市场上驰骋多年的小米手机“说三道四”。

  董明珠“调侃”说小米手机的主要问题是“质量不好”,或许对于消费者而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如在“米粉”眼里小米手机的质量肯定是不错的,但在部分消费者眼里小米手机质量可能确实不好。先不说董明珠的结论是否完全正确,但从最近小米手机报道出的一系列新闻看,它似乎确实遇到了成长的“烦恼”——经历了之前市场的高歌猛进之后,好像进入了发展的“瓶颈期”。

  无论是已经“成长”了5年的小米手机,还是才真正“面世”的格力二代手机,抑或是整个国产手机产业,董明珠提及的“质量问题”,其实一直是行业发展中一个比较重大的短板,也是国产手机一直真正无法抗衡苹果、三星等品牌的重要瓶颈之一。而小米手机遇到的“成长的烦恼”,不仅仅是小米的“烦恼”,它也代表着整个国产手机行业甚至是中国制造的“烦恼”。

  我们知道,国产手机的发展中,一直存在着两个重要的掣肘因素——知识产权和品牌形象。前者的原因主要是国产手机创新能力不够,导致在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方面一直缺乏竞争优势,也使国产手机走向世界市场“心有余而力不足”;后者与国产手机的品质密切相关,一直以来,国产手机都是以低端示人,竞争模式几乎都是在打“价格战”,这种发展模式的直接结果就是导致手机产业的绝大部分利润被苹果、三星收入囊中,而国产手机则似乎一直在价格战的泥潭中无法自拔,更不要谈迈向中高端市场,品牌影响力欠缺。

  应该说,如果从数量上来看,国产手机的进步有目共睹。目前除了三星、苹果之外,华为、小米、联想等为代表的国产手机品牌早已占据了出货量的三至五位,可是如果谈到利润,所有的国产手机加起来还不及苹果一家。仅仅从定价上就能看出,国产手机普遍缺乏高端产品,更别说塑造成精品制造的高质量品牌形象。

  国产手机行业的这种境遇,其实和很多中国制造的产业十分相似,他们很多都经历了数量快速成长的“甜蜜期”,也都经历了价格战的长期市场争夺,但在知识产权和品牌形象上却始终存在短板,阻止其从产业的低端升级到产业的中高端。换言之,质量已经成为国产手机乃至中国制造很多产业必须补齐的短板和解决的“烦恼”。

  目前,国产手机已经逐渐意识到这个问题。董明珠此次演讲中始终强调产品的质量和品质;雷军也号召发起“新国货”运动,重点就是要从供给侧提升国货的质量。而国产手机近些年成长的代表和标杆企业的华为,更是用实际的品质提升做出了很好地探索。就在董明珠“调侃”小米手机质量的同时,三星开始反诉华为专利侵权应对华为发动的专利诉讼战,充分体现了华为在专利方面的优势。

  作为国产手机的后起之秀,华为能够在手机市场取得不错的成绩,与其坚持的质量至上和创新驱动密不可分。作为一家高科技企业,华为始终十分注重创新和知识产权,这让它在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也很好地解决了目前制约中国制造的一个重大短板。与此同时,华为的成功除了产品本身适应市场需求外,更多的归功于产品本身过硬的质量,这也让它获得了今年的第二届中国质量奖。

  质量是产品的生命,而产品是企业的生命。如果没有过硬的产品,仅仅依靠低价或者促销炒作,可能逞一时之能,但却绝对不会长久。产品品质需要苛刻的要求,对于习惯了享受速度和数量带来“幸福”的中国制造来说,必须用自主创新和品质提升,来解决遇到的新烦恼,从而走上更加广阔的市场、迈上市场的高端。

来源: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