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乡愁”变“忧愁”

22.04.2015  19:10

        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日前表示,中国农村环境正拉响警报。目前,农业已超过工业成为我国最大的面源污染产业。“农业面源污染量大类多、分布广,总体状况不容乐观。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广袤农村一直是文人笔下诗意栖居、安放乡愁之所。当农村污染加剧,青山不在、绿水难觅,“乡愁”该往何处安放?农村逐步告别贫困之后,“乡愁”就变成“忧愁”。

  农村环境污染成因包括:第一,随着城市产业升级,城市垃圾、污染企业“上山下乡”,直接加大农村环境压力。第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搬到了城镇生活。城镇人口多了,生活垃圾、污水也就多了,而现阶段小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有限,垃圾多半采取运到农村、山区填埋,造成二次污染。生活污水也一样,未经处理直排江河湖泊溪流,是农村水污染重要肇因。第三,随着农民收入增加、生活改善,今日农村也告别了传统、低耗、环保的生活方式,各种不可降解的各类塑料包装袋随之增多,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第四,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传统的有机农业逐渐被化学农业所替代,化肥、农药等高残留、高污染的化学品以及难降解的农膜大规模使用,已成为农村污染的罪魁祸首,而效益偏低的传统有机农业生产方式被遗弃,人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有机肥料不再使用,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的增量。

  农村污染比城市污染更让人忧心,“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更加难走。这是因为:农村人口基数大,农村污染的影响面更大、危害更深远。首先要转变农业农村生活及生产方式,大力提倡用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稳定地提高产量,提升农产品品质;提升绿色农产品占有率,倒逼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其次要通过新农村建设,增加环境保护投入,提高治理能力。禁止城市垃圾未经处理直接向农村倾倒,严控环保不过关的污染企业向农村转移,在城镇化过程中,搞好城镇环境治理配套设施,别让农村承担外部成本。

      农村环境保护是千秋万业的大事,需要取得共识,合力共治,要看得见的山是郁郁葱葱的山,望得见的水是清澈见底的水,记得住的“乡愁”是环境优美、乡音无改的“乡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