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靖州现90公斤茯苓 将角逐全国“茯苓王”

02.02.2016  11:53

重达90公斤的“茯苓王”一号,旁边两个“小巫”是常见大小,重约3公斤。 刘杰华 摄

重约72.5公斤的“茯苓王”二号。 刘杰华 摄

靖州茯苓产业“教父级”人物张煌成说,这是他见过的最大的茯苓。 刘杰华 摄

红网靖州站2月1日讯(分站记者 刘杰华 通讯员 杨建生)“一个茯苓90公斤,听说比北京中国农业博物馆的茯苓王还重30.5公斤!”1月31日,记者在湖南省靖州县茯苓大市场管委会办公室看到两个硕大的茯苓,在场的靖州茯苓产业“教父级”人物、70多岁老人张煌成说,这是他见过的最大的茯苓,是当之无愧的“茯苓王”。

两个特大茯苓陈列在市场管委会办公室一角:大的一个高约50厘米,腰围约190厘米,刚挖出时重90公斤,经过几天风干缩水,还有85公斤;小的一个高约40厘米,腰围160厘米,重约72.5公斤。遗憾的是,大的一个在采挖时不小心被分成了两半,工作人员用竹筷搭起支架使之复原。

靖州县资深茯苓专家、执业中药师杨建生介绍,该茯苓是靖州茯苓市场管委会联合靖州药食用菌研究所专家赵世平,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精心管理培育,终于在藕团乡团山村的茯苓种植基地收获了这两个特大茯苓。今年10月,全国茯苓大会将在靖州县召开,这两个“大家伙”将代表靖州角逐全国“茯苓王”。

茯苓,亦名伏灵、伏菟、松腴、不死面。是我国传统中药材和药食两用资源,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中成药和保健食品。《本草纲目》载:茯苓“主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

靖州茯苓人工栽培始于上世纪60年代,是全国最早开始运用茯苓人工栽培技术发展茯苓产业的县市之一。近年来,靖州县充分利用这一传统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茯苓种植和加工。

目前,全县共有12.1万余人从事茯苓的生产和加工,年产鲜茯苓8.4万吨,产值2.5亿元。茯苓产品出口欧美及亚洲各国,出口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二,是全国最大的茯苓集散地。2011年,“靖州茯苓”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靖州被誉为“中国茯苓之乡”。

相关专题: 湘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