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时空,英烈走进我心——湖南烈士纪念工作巡礼
湖南民政网综合2016年9月30日《湖南日报》报道 , 9月30日,是烈士纪念日。
红色沃土湖南,在历次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献出宝贵生命的三湘儿女近40万人,其中被正式追认烈士并收入《湖南烈士英名录》的就有12.4万多人。
近年来,我省通过发掘传承红色基因、加强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等措施,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厚植了动力之源,在最近民政部公布的第六批全国96处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中,湖南有杨开慧烈士纪念园等13处名列其中,成为入选数量最多的省份之一。
投入7个多亿,烈士纪念设施成为红色旅游系列支点
在浏阳市风景名胜区道吾山下,投资近1亿元建成的浏阳烈士陵园,鲜花盛开、绿草如茵,6个墓区形如花瓣,宛如一朵盛开的君子兰;876座墓碑全部采用卧式生态墓,减少固化体积,纪念碑、浮雕、广场、墓区、停车场等掩映在花草树木之间,全园绿化率达到87%。
这样的花园式陵园,近年来我省建成开放了一批。同时,对老旧的纪念设施也进行提质改造,环境风貌与时俱进。
省民政厅厅长段林毅接受采访时说,我省在民政部出台的一系列烈士纪念工作政策性文件基础上,编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烈士纪念工作的实施意见》《优抚工作政策与问题解答》等近10种政策性文件,做到对烈士纪念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全省对县级以上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实施“三个纳入”:纳入城乡建设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烈士纪念工作保护管理效果纳入文明城市和双拥模范城(县)创建活动。这样,各地增强了对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的积极性。
2009年以来,我省先后对湖南烈士纪念塔、韶山烈士陵园和平江烈士陵园等8处国家级烈士陵园,大部分省级、市县级烈士纪念设施等,进行提质改造和抢救保护。国家启动零散烈士纪念设施抢救保护工程以后,我省积极落实资金配套,使得保护资金总量达到7.37亿元,遍布14个市州的95000余座零散烈士墓得到抢救性保护,其中大量经过迁移重葬,实现了集中保护。
经过改造提质,目前全省县级以上烈士纪念设施共有229处,其中国家级21处、省级7处、设区的市级20处、县级181处。这些烈士纪念设施硬件上由过去的“坟墓石碑松树林”,变成了“绿地花园雕塑群”,形成了以国家级和省级烈士纪念设施为核心基地的红色旅游系列支点。
作为“革命摇篮,领袖故里”的韶山烈士陵园,成为全国重点红色旅游区景观,常年四季游人络绎不绝。以长沙、湘潭、岳阳为主体的“伟人将帅故里”,以浏阳、平江、宜章、茶陵、炎陵为主体的“工农运动热土”,把人们带往峥嵘岁月,寻找血脉之根;以永顺、龙山、桑植为主体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红军光辉史迹”,以沅陵、辰溪、永顺为主体的“剿匪胜利纪念地”等,各具特色,优势互补,成为“湖湘文化名胜游”新品牌。
不断发掘拓展红色资源,寓教于乐,增强教育感染力
历史从来不是静止的,它具有穿透时空的永恒力量。不断挖掘红色资源的精神内涵,使其永葆时代光芒、实现凤凰涅槃,这是今天共产党人的政治责任,也在考验我们对先辈的忠诚程度。
全省烈士纪念设施管理部门和工作人员,秉持理想信念,牢记责任担当,敢于开拓创新,努力实现传统的“看墓守陵、褒扬教育”粗放式管理向红色资源开发、声光电一体陈展、寓教于乐的精细化、规范化转变。
毛主席的战友、妻子杨开慧29岁为革命英勇牺牲,为了纪念她,杨开慧烈士纪念馆成为专题性烈士纪念设施,但是过去杨开慧烈士纪念馆陈设单一老旧,游人来此感觉气氛肃穆、敬畏,心情得不到释放,教育熏陶作用受到影响。
“怎么在后人心中永远记住杨开慧一家人、怎么让纪念馆成为人们流连忘返的地方呢?”这些年,杨开慧烈士纪念馆(纪念园)馆长彭春华一直在思考和探索。他们不满足于对烈士的简单介绍,不断挖掘丰富陈展内容,把陵园建成花园式单位,展示“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意蕴。
纪念园先后增设了杨开慧、毛岸英塑像,毛岸英衣冠冢,杨展烈士纪念碑等。对陵园安葬区进行整体改造,新建休憩式亭碑,中轴线增加灯光、绿化;纪念亭、瞻仰广场、停车场做成生态式建筑,增设江南古风俗式文化围墙,与周边民居风格协调统一。
“女子革命丧其元,焉得不骄?”杨开慧烈士纪念园里,不但有对毛主席《蝶恋花•答李淑一》诗词中“我失骄杨君失柳……泪飞顿作倾盆雨”语义的解读,还有“我失杨花君失柳……”“第二版本”由来的说明。2012年,在美国发现杨开慧当年就读长沙教会学校时发表的《致某公书》《随感录》等3篇手稿,纪念馆第一时间影印陈展。这些实物和陈展,凸显了杨开慧烈士严于律己、敢于担当、执着真诚的宝贵品质,让今天的人们能够更好地认识、理解、亲近、尊敬这位“奇女子”。
毛岸英28岁为国捐躯,短暂的生命全部体现在为人民服务之中。纪念园把他1949年写给表舅,劝其克服特权思想、诚实劳动的一封信,镌刻在石碑上。又从刘思齐处得到毛主席抄写的南北朝庾信《枯树赋》诗句,用仿毛体刻于汉白玉无字书上。“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每当游人念到这24字诗,无不感怀他们父子深情!
杨开慧烈士纪念园还与周边农家乐、乡村书屋等进行文化对接,开设红色讲堂、板仓书院,每周一次讲座,免费提供服务,把红色与绿色结合、融合在一起,辐射带动周边乡村游,使更多的人在体念、互动中感悟红色文化,接受心灵洗礼。去年,这里接待游客118万人次,今年到目前已经接待100万人次。
景仰英烈,凝聚民族复兴强大正能量
全省各级民政部门还将烈属纳入优抚管理信息平台,建立健全台账,保障各项烈属抚恤优待政策严格按规定标准及时足额发放到位,普遍实现了烈属定期抚恤自然增长机制,抚恤补助年增长120元以上;积极为烈属思想解惑、生活解困、医疗解难、住房解危,为他们构建资助参保参合、门诊医疗补助、住院医疗补助、慈善医疗补助“五位一体”新型医疗保障制度。
把弘扬烈士精神融入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全省从小学到大学,将烈士事迹编入学校教育内容,使烈士事迹进入课堂教育和主题教育。各地还组织老红军、老八路、老战士和烈士后人,结合自身经历到学校为青少年讲授烈士生平和英雄事迹。
全社会不忘先烈、继往开来的浓厚氛围,凝聚起实现民族复兴强大正能量。现年86岁的衡阳县退休老人廖哲伟,25年默默义务守护解放战争中衡宝战役牺牲的四野一六二师四八五团二营战士陵墓。沅陵县白田村老百姓为了纪念湘西剿匪中牺牲的无名英雄,当年把他们的遗骸葬在自家祖坟里,一直以来当成自己的祖先供奉着。
今年78岁的浏阳市新华书店原经理黄瑞祥,2007年被市民政局聘请修民政志,从而熟悉了浏阳烈士工作情况,2012年修建浏阳烈士陵园时,他从规划、查史料,到散葬烈士迁葬、英烈墙名录审核,全心投入,发挥余热,不收取一分钱报酬。他说,“我搞这个事,完全出于对烈士的崇敬之心。”龙山县96岁老红军陈本初,在该县开展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活动中,通过家人搀扶来到烈士陵园,亲手为烈士墓碑敬献鲜花,义务充当讲解员,向群众讲述革命英烈的故事。
杨开慧烈士纪念馆“80后”讲解员尹玲,大学毕业后投身军营磨练意志品质,退伍后选择宣扬英烈、传播党史这项工作。她坦言,两次维修杨开慧烈士故居时所发现的8篇开慧手稿,对自己认识人生产生巨大影响。读她手稿的时候,像听到一位年轻女孩轻声呢喃,诉说她对爱情的认识,对理想信念的坚定,对革命事业的拳拳之心。久而久之,自己感觉和她心意是相通的,或许因为同为女性的缘故吧。今年清明节期间,因身体不适加上连续讲解多场,尹玲咽喉发炎,几乎讲不出话来,想请假休息休息,转念想到先烈们的精神,她打消了原有想法,硬是挺了下来。
在我省众多烈士纪念场所,活跃着一大批像尹玲一样的年轻讲解员,他们用新颖的方式、饱满的激情、规范的服务增强了宣传教育活动的吸引力、感染力。据统计,现在我省每年到烈士陵园开展活动、接受教育的人数达500万人次以上,每年700余万人次参加红色旅游,崇尚英雄、景仰英烈。(《湖南日报》2016年9月30日24版 专题, 湖南日报记者 陈勇 通讯员 胡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