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农业投资大有可为— 赴苏丹参加非洲粮食安全研讨会报告

25.08.2015  09:58

应我国驻苏丹大使馆邀请,2015年8月9-15日,本人赴喀土穆参加了“中国农业发展经验对非洲粮食安全的启示研讨会” (Workshop on China’s Experiences i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Its Role in Achieving Food Security in Africa),研讨会由中国驻苏丹大使馆和拉卡伊兹研究中心联合举办,是中非合作论坛联合研究与交流项目。中国驻苏丹大使李连和、苏丹农业部长亚古卜、拉卡伊兹研究中心主任卡 米勒 出席研讨会并致辞。中国农业大学李小云教授等5名中国专家和苏丹、埃塞俄比亚、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尼日利亚、卢旺达、南非、乌干达、埃及等10国及非盟代表50余人参加了会议。中国中央电视台和苏丹电视台等媒体采访报道了会议。

李连和大使在致辞中表示,中国与非洲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与利益共同体,加强同非洲国家的团结合作是中国外交的重要基础。中国是传统农业大国,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和发展经验。中非在农业和粮食安全领域加强经验交流和互利合作,不仅有助于双方人民的福祉,也是对维护世界稳定和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中方正在努力落实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真、实、亲、诚”的对非合作理念,以及李克强总理提出的中非“六大合作工程”和“三大网络建设”等重大合作倡议,愿与非洲朋友一道,不断加强中非各领域合作,充实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内涵。

  李大使表示,苏丹是非洲的重要国家,也是中国的好朋友、好兄弟、好伙伴,中苏关系堪称南南合作的典范。苏丹有着巨大的农业发展潜力。中方愿与苏方一道,加强在农业等各领域务实合作,将中苏友好合作关系提升到更高水平。

苏丹农业部亚古卜部长指出,苏丹高度评价中国对非洲农业发展的帮助,寻求进一步加强中非农业合作,苏丹农业部将在本次研讨会成果的基础上,向两国政府高层提出加强中苏农业合作的建议。

20位代表在会上发言并进行了讨论。中国专家介绍了中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成就及其原因,推介了节水农业、杂交小米、农业机械等中国先进适用技术,对中国经验和技术在非洲的适应性提出了建议。中国专家指出,中国农业发展有其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国农业的发展经验非洲可借鉴但不可照搬。改变非洲自给自足农业现状,需要自身积累,也需要外部投入。增加资本、技术投入可以加快非洲农业转型升级。

非洲各国专家学者充分肯定中国农业发展经验对非洲粮食安全的借鉴意义。赞赏中国一贯在农业领域向非洲提供的无私帮助,高度重视发展与中国的友好合作。非洲专家结合本国粮食安全的挑战,提出了加强与中国农业合作的建议。苏丹代表特别提出苏丹每年花费10亿美元进口200万吨小麦,希望中国投资苏丹农业,帮助苏丹实现粮食自给并成为粮食出口国。会议代表还就如何组织动员农民、避免粮食价格大起大落、加强中非农业投资合作等议题进行了讨论。

研讨会结束后,部分与会专家专程参观了中国-苏丹农业技术示范中心。该中心位于喀土穆东南部260公里,驱车3个半小时。由山东对外经济技术集团公司(山东外经)负责实施,山东省农科院负责技术支持。2009年开始建设,2011年完工,2014年技术合作期结束,2015年进入商业化发展期。

示范中心占地1000亩,主要试验研究示范棉花、油葵、芝麻、花生、玉米等旱地作物。已有一个转基因抗虫棉品种“中棉1号”通过苏丹政府审定注册,大面积推广。中棉2号和油葵品种有望近期通过审定。

示范中心进入商业化经营期后,山东外经与山东省农科院成立了合资企业“金色农业公司”,分别持股30%和70%。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主营杂交棉、油葵等农作物原种繁殖、新农药销售、农业培训和援非农业项目实施。继续保持15名中国专家,示范中心每年需要经费约300万元人民币,预计创收足以维持中心持续发展。

苏丹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带动农业投资成效显著。山东外经与鲁棉集团合资组建“新纪元公司”,种植棉花5万亩,建成年产万吨皮棉加工厂和种子加工厂,2014年已产皮棉4000吨,产品除供应本地市场外,部分销往中国、土耳其等国。

援苏丹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是援非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的成功范例,为全面实现项目目标积累了经验,为持续发展遇到困难的部分示范中心提供了重要启示。苏丹示范中心设计科学合理,发展路线正确,技术合作期研发的新品种、新农药为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山东外经与山东省农科院强强合作,资本与技术优势互补,显示了强大活力;带动农业投资已形成规模,具有很大潜力。值得湖南学习借鉴。

苏丹地广人稀,人口3200万,国土面积190万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积8000万公顷,其中水浇地达300万公顷,每亩水浇地年租金仅50元人民币,雨养地更便宜。水电汽油价格较低,基础设施较好,农业发展潜力巨大,不少中资企业已投资苏丹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