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经开区投2.5亿元建标准厂房 花香蝶自来

11.05.2015  14:17

(三湘印务公司新厂房内,工人们正在作业。记者 彭宁 陈昊 通讯员 梁兵)

  红网湘西站5月11日讯(团结报记者 彭宁 陈昊 通讯员 梁兵)标准厂房是什么?
  
  包尔棒的解释很特别:“如果把政府的招商引资比喻为与客商的成功联姻,标准厂房建设就是结婚前的恋爱期。
  
  33岁的温州人包尔棒,就是湘西经济开发区成功招来的客商之一。4月初,他投资8000万元自建的1.2万平方米新厂房和5层办公楼落户在经开区内高速绕城线旁。
  
  按照包尔棒的说法,他和他快速发展的湘西三湘印务有限责任公司在与湘西经开区正式“联姻”前,就实实在在享受到了标准厂房带来的恋爱甜蜜。
  
  3年前,顺应东南沿海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战略,包尔棒做出把家族经营了近20年的包装印刷业迁移到湘西经开区来的决定。
  
  经工作人员协调,生产线直接搬进位于经开区广州工业园内的B栋标准厂房。3000平方米的厂房内,生产得以迅速展开。
  
  投产当年,主营食品类产品印刷包装的三湘印务实现产值3000余万元,实现税收100余万元,进入2012年度经开区辖区内发展迅速企业的前10名。
  
  公司业务不断扩展,标准厂房因追求普遍适用而与印刷业之间的一些不适应逐步显现。“举个例子,对每天有大量产品需要装卸的印刷业来说,标准厂房有些浪费人力成本。”包尔棒说。
  
  5月8日,站在三湘印务新印刷厂房外,包尔棒指给记者看他们的设计。厂房高出地面1.2米,货运车辆的货箱与货物进出口持平,工人不用起降就能轻松装卸货。他粗略算了笔账,“每天平均装卸2车货,一年700多车,这就是很大一笔人力成本”。
  
  项目前景看好,企业发展顺利,来湘西2年后,三湘印务向经开区提出了自建厂房的申请。从项目申请到走完所有审批流程最终拿到拆迁完成的43亩地,不到半年时间。
  
  新厂房更适应印刷业生产需求,产能也扩大到原来的至少3倍。但包尔棒对B栋那个3000平方米的厂房,仍怀有深厚感情。
  
  “标准厂房,为兼顾普遍性、包容性并不能完全满足各种行业和项目的需求,但其把关与缓冲的作用却非常重要。对政府来说,能节约土地资源,考察企业和项目是否适应市场。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来说,省去建设时间成本先投产,检验市场同时再根据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建设,两条腿走路更为稳妥。”亲身的经历,让包尔棒对标准厂房有一套成熟的思考。“这就像两人谈恋爱,先接触考察,合适再走向婚姻。
  
  和包尔棒一样对标准厂房有深刻感受的,是他在B栋标准厂房楼上的邻居,湖南华慧服饰有限公司的负责人王承云。
  
  从办公室玻璃窗望向厂房里数十条生产线前200多名忙碌的工人,王承云说:“目视管理,是服饰加工企业对产品进行品质管控的重要条件,我们在标准厂房里得以实现。
  
  华慧服饰2010年刚来湘西经开区时,真正是从零开始。
  
  100平方米的石棉瓦棚里起步,到1000余平方米的钢架厂房,再到如今3000平方米的标准厂房,短短5年,成为年产值7000万元的规模企业,华慧服饰从侧面见证了湘西经开区标准厂房建设发展的历程。
  
  关于经开区标准厂房发展历程,负责建设的吉凤建设发展公司副总经理刘孝在规划图前比划着说:“这算‘标一代’,这算‘标二代’,现在我们要建‘标三代’,规划设计六层,建设规模、规格、品位、绿化都上一个新台阶。
  
  截至2014年底,湘西经开区投入建设资金2.52亿元,建成标准厂房12.6万平方米。依托现有标准厂房,引进企业26家,建成标准厂房已全部投入使用。预计2015年可建成18万平方米标准厂房。
  
  “设计更合理,功能更完善,配套更齐全,就是我们建设标准厂房过程中不断的追求。花香了,蝶自然会来嘛。”刘孝信心满满。
  
   记者手记
  
  创新是不竭之源
  
  在土地资源日益紧张情况下,以标准厂房为载体,湘西经济开发区创新思路、探索出了一条“向天要地”、“筑巢引凤”的招商引资之路。节约土地同时,也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搭建了一个平台,促使其快速落地,让招来的商、引来的资迅速转化为实际的项目与产业。
  
  以标准厂房为平台,以创新创业为特色,湘西经开区多年实践,印证和呼应了我省最新的发展思路与战略。今年,我省提出加快园区发展的“135工程”,即用两年时间,建设100个产业园区、300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引进5000个创新创业企业。
  
  身处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常态下,湘西经开区探索与实践得来的经验与思路,惟其艰难,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创新工作思路为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