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常德“两会”:科技创新难在哪?
科技创新对于产业发展至关重要,涉及政府、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国际组织、中介服务机构、社会公众等多个主体,包括人才、资金、科技基础、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创新氛围等多个要素。
围绕如何推进科技创新这一话题,昨日,几位市政协委员道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刘于春委员:科技创新,科技服务也必须创新
“适应新常态必须调结构、转方式,而调结构、转方式的核心是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的新路。创新驱动发展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战略,作为指导全市科技工作的部门和服务科技人员的公务员,我倍感使命神圣,任重道远。”谈科技创新,市政协委员、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兼工会主席刘于春就像打开了话匣子。
“科技创新,科技服务也必须创新。”刘于春认为,市科技部门应当长期秉持“先当红娘、再当保姆”的理念,在2015年首先对接一批高校、院所和园区,为本土企业注入科技基因。常德企业需要通过科技创新实现转型升级,科技部门的服务工作便是积极促成企业与多所科研院所展开产学研合作,同时引导企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形成“企业出题——高校对接——成果转化——市场检验——政府后补助机制”的良性循环。其次建好常德科易网。科易网是国内知名专利转让、专利技术推广、技术交易、技术服务平台,市科技局已与其签订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运营合作协议,正式运营后有望出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第三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通过吸引创新创业人才,为新创办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物理空间和基础设施,提供一系列服务支持,降低创业者的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提高创业成功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帮助和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与发展,培养成功的企业和企业家。
黄舍予委员:中小微企业更需大科技来盘活
“我们在讲中小微企业的时候,我们对微小企业所知多少?”市政协委员、常德恒力调压器有限公司总经理黄舍予关注更多的是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哪一个企业在做一个什么样的新产品,哪一个企业有着怎样的突破点,这都需要我们去摸底调研,然后再对症下药,从盘活个体来逆向推动整体的发展。
不同于大型企业的成熟运作,中小微企业的生存更为艰难,亟需科技的输血升级。但正因为中小微企业的现实处境,它又没有足够的吸引力招募、留住优秀人才,所以在试水市场的征途中如履薄冰,甚至有陷入恶性循环的危险。所以黄舍予建议,科技部门继续深化“产学研用”模式,可以加入计划经济的调控手段,让科研方与中小微企业深度合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从而取得共赢的效果。
朱七一委员:科技创新要有好的内外部环境
“真正的科技创新是要能投入实用的,能够产生效益的创新才能叫科技创新。”市政协委员、广东睿智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朱七一介绍,自己所在的公司是广东省的高新技术企业,从事信息化工程方面的项目,对于企业的科技创新,有着自己的理解。
“企业的科技创新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还要有个好的融资环境。”朱七一委员说,对于企业的科技创新当地政府要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包括为企业的高新技术产品在投入当地市场过程中提供一定的政策便利。
至于融资环境,朱七一委员举例称,目前广东省的政策环境相比过去已经有了很大改善,但融资难的问题依然普遍。解决好这一问题对推动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常德的高新技术企业来说也是如此。
“再就是企业内部环境。”朱七一委员接着说到,一个好的高新技术企业一定要有好的科技创新机制,再建立一个科技创新团队,使企业的科技创新从内部产生驱动力,这对一个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很重要。
何强华委员:激发创新活力,促进转型升级
市政协委员、常德迪格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强华介绍,与大企业相比,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小,在获得资金、技术、人才和信息等方面遇到的困难更大,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其合法权益不能得到有效保护。他建议,要激发中小微企业创新活力,将企业、科研机构等力量凝聚在一起,建立共赢合作的技术创新研发体系。政府应把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作为一项长期事业来对待,对它们给予长期、坚定、持续、稳健的扶持。要加大对企业员工的培训力度,帮助他们更新观念、开阔思路,寻求企业健康发展,帮助企业转型升级,促进我市中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