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禁区"的挑战者 记长沙四医院普外科胡国潢

28.04.2016  18:15

  辛苦,忙碌,是胡国潢每一天的工作状态。

  据统计,他平均每个月至少做60台手术,甚至最多1天做过7台手术,下手术台全身湿透是常态。每日清晨7时30分许,长沙市第四医院普外科病房就早已人群来往,络绎不绝,不少病人是专门冲着胡教授来的。

  作为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原普外科教授、湖南省知名普外科专家,胡国潢于2013年8月作为学科带头人被引进到长沙市第四医院,他所在的普外科被授牌为首批长沙名医工作室之一。

  家住江西萍乡的马先生因反复发热、黄疸等症状,曾在多家三甲医院就医,虽然症状有所缓解,但一直未彻底治愈。他慕名找到了胡国潢,初步诊断为梗阻性黄疸及肝门部胆管肿瘤,需手术治疗。

  肝门部胆管肿瘤因解剖复杂,曾经是外科手术的禁区,加之马先生身体肥胖,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压、肺部感染等病史,这些无疑增加了手术的难度。

  手术前,胡国潢教授与团队经过反复研究讨论,为患者制订了详细、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及手术计划。术中,胡国潢发现患者肝门部有一个2cm×2cm大小的肿块,肝门部胆管狭窄,经过精心手术,马先生腹腔内肿瘤被成功切除。术后,马先生恢复良好,回到江西萍乡后,逢人便夸胡教授医术高明,普外科病房曾一度住了十几例江西萍乡患者。

  胰头肿瘤是起源于胰腺头部的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系统肿瘤,国际上将其称为“21世纪医学的顽固堡垒”。而胡国潢就是其中的一名“攻垒高手”,他凭借高超的医技,挽救了一个又一个垂危的生命。

  恶性程度很高的胰头肿瘤与梗阻性黄疸等疾病聚集一身,几乎将48岁的李先生逼入绝境。胡国潢带领手术专家组,在手术台前站了14个小时,为他实施了“剖腹探查+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下手术台时,胡国潢双腿已麻木,全身的衣服都湿透了,被护士搀扶着坐在手术室椅子上休息。他却平淡地说:“作为医生,能为患者解除痛苦是最幸福的事。

  调至长沙市第四医院后,胡国潢的老病人常常也“”到了四医院。身为副院长,他从不摆架子,病友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胡教授,看到您,我就放心了。”近年来,胡国潢先后荣获首届“三湘好医生·医者仁心”奖、长沙市“雷锋式服务明星”、长沙市先进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除了高超技术,胡国潢还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他建立了每天早、晚两次查房和一周一次大查房的制度。每周一上午10:00-12:00,是雷打不动的大查房时间,普外科所有的医生都要到场,遇到疑难病例,也会把院内相关专家请来,进行多学科大会诊。所有病患的资料全部制成多媒体保存,以备追踪治疗。

  随着胡国潢的“加盟”,医院普外科教学科研和新业务技术不断开展,对肝胆胰、胃肠、乳腺、甲状腺、疝等普外科疾病的诊治水平跻身全省先进行列,普外科业务量大幅增长,手术量增加逾两成,普外科病种越来越多,疑难危重病人和大手术越来越多,甚至湖北、江西、广西的病人也慕名而来。

  普外科的发展不仅带动医院大外科发展,也带动了检验、影像、超声、病理、麻醉等学科的发展,并把它们纳入消化病学学科,成功打造成为长沙市重点学科。 

  随着普外科和消化病学学科的发展,胡国潢心中有了新的蓝图:把长沙市第四医院消化病学学科打造成为全省规模领先、技术领先的区域性消化病学诊疗中心。同时,胡国潢表示,普外科名医工作室将积极投身社区、乡镇,直接对口支持岳麓区雨敞坪镇中心卫生院、望城区靖港中心医院,为其提供医疗帮扶、带教指导等服务。(湖南日报 周艳春 刘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