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预计今年9月开园迎客

07.07.2015  14:15

   老司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预计今年9月开园

   是湖南首个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木头搭起的房子,石头砌成的台阶和护墙,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老司城仿若世外桃源。 长沙晚报记者 王志伟 摄

  长沙晚报湘西讯(特派记者 范亚湘)7月4日,湘西永顺老司城成功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而以遗址核心区为主体的老司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日前已进入尾声,预计今年9月将开园迎客,这是湖南首个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老司城遗址总面积25平方千米,城区面积25万平方米,地表上保留了体积庞大的城墙和建筑。老司城选择在一个偏僻贫瘠的山区,主要出于军事上的目的。自然环境构成了坚固的防御,环绕着城址,又有一系列险峻的军事关隘和防御设施。随着1995年被发现以及考古专家的不断调查发掘,老司城遗址这一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最典型的古文化遗存逐渐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通过考古证实,老司城遗址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历史最悠久的古代土司城市遗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永顺县文物管理局局长刘生华介绍,老司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主要分为5个片区。地处中心遗址的宫殿区、衙署区、墓葬区、礼制建筑区、居民区,是整个老司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将以考古发掘的场景展示土司时期的生活环境;监钦湾建筑区位于宫殿区的上游对岸,与关卡隔河相望,将展示其监狱、审讯等相关内容;鱼渡街区将以土司时期的子民生活区域为展示点,茂树翠竹掩映中,木为墙柱、黛瓦盖顶的典型土家族民居错落有致,可重点演绎当时土家族文化的现状;祖师殿建筑区系祭拜道教创始人的地点,其古建筑被漫山遍野的苍松翠柏所笼罩,将给人以幽静、神秘之感;博物馆位于老司城人口集散点即停车场和管理处位置,是参观者的首选参观点,既是大多数游人了解永顺土司的起始处,也将是游人游览回归时的乘车离去之地。博物馆由全石头垒筑墙体,全国独一无二。

  预计今年9月老司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将正式开园。除了遗址本体包含的遗迹外,公园还将依托遗址所在的山水,以及丰富的土家族文化,开设多个体验项目,比如灵溪河水渡、遗址观景平台、司城村民俗、山中行走栈道等项目,此外还有土家摆手舞、咚咚喹、茅古斯舞等多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届时还将举办中国·老司城土家族舍巴节,向世人展示土家族特有的民俗风情。

   下一页: 申遗成功的付出与喜悦

   申遗成功的付出与喜悦

   ——永顺老司城百姓的故事

  湖南日报记者 彭业忠 通讯员 田晓兰 赵欢

  永顺老司城遗址申遗成功,离不开当地百姓支持,他们参与和见证了申遗全过程。7月5日,记者在永顺老司城倾听他们的故事,了解他们的默默付出,感受他们在申遗成功后的喜悦。

   老司城的“活词典”

  “申遗成功了,心中一块岩头落了地。”满头白发、73岁的土家族老人向盛福,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与喜悦,露出了微笑。

  向盛福是老司城人,原在永顺县肉食厂工作,与文化工作不搭界,只能抽业余时间收集整理老司城的资料。2002年退休后,他全身心投入老司城的研究工作,先后出版了《土司王朝》、《溪州土司制度盛衰轶事》、《老司城民间故事集》等著作,还创作了一首歌《老司城我的家》,请永顺籍土家族才女、沈阳音乐学院研究生向恬作曲。

  “宫殿区、衙署区组成的区域,被称为‘内罗城’,是历代土司和文武大臣办公、生活的地方。铺满石子的正街,约500米长,通往‘内罗城’。原来的正街,比现在还要宽一些,有一丈八尺,路面上有图案,更加精美。” 一路走,向盛福一路介绍老司城,如数家珍。

  向盛福有一个外号——老司城的“活词典”。

   搬迁户的骄傲

  周家湾,是老司城村人搬迁而建的一个新寨。

  周家湾魏明湖家院坝上,魏明湖很自豪地说:“老司城申遗成功,有我们22户普通百姓的一份功劳。”

  2010年4月,省文物局专家考察以后,与永顺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对老司城启动新一轮考古发掘工作,当时有22栋房屋在遗址区,覆盖着文物。为保护遗址的完整性,不再造成人为的破坏,县委、县政府决定,把遗址区22户村民全部迁移到一个小山岭外的周家湾。

  当年7月,识大体、顾大局的老司城22户人家,全部按照县里规定,完成了搬迁。

  为了申遗成功,县里在老司城新开辟了公益性岗位,魏明湖成了老司城遗址管理处的安保人员。村里其他房屋搬迁、田地被征收的村民,都和魏明湖一样,在新辟的公益性岗位上有了新的工作,每月有了稳定的收入。

  魏明湖得闲时,还会和妻子及两个儿女一起,参加村里组织的文艺表演,增加家里的收入。

   外来媳妇的兴奋

  今年32岁的杨昌艳,原本是贵州人,10多年前在外打工时,认识了老司城的小伙子朱长华,两人一见钟情,后来杨昌艳就成了老司城的媳妇。去年得知老司城要申遗了,杨昌艳和老公回到了老司城,在家门口开了个小卖部,卖水、饮料、米豆腐、凉面等给游客。

  “申遗成功后,老司城肯定会迎来世界各地的游客,我准备和家人开个会,商量家庭未来的发展。” 杨昌艳背着一岁半的孩子,十分激动和兴奋。

  老司城有个摆手堂,摆手堂边小卖部的老板娘是26岁的朱小萍,是从县城嫁到老司城的媳妇。

  “申遗成功了,我相信游客会越来越多,我们打算把土鸡、土鸭、鸭蛋、蜂蜜等家里的土特产都拿到店子里来卖。”描绘着自己店子的发展蓝图,朱小萍脸上露出了甜甜的酒窝。

[编辑: 刘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