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美洲旅游谨防寨卡病毒 症状与登革热类似尚无疫苗

11.12.2015  14:25

   星辰在线12月11日讯(长沙晚报记者 唐江澎 通讯员 张亚娜)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截至12月6日,巴西、哥伦比亚等9个美洲国家,以及太平洋岛国瓦努阿图和大西洋岛国佛得角等国出现了寨卡病毒(Zikavirus)本地感染病例,疫情呈蔓延扩大趋势。昨日,湖南省疾控中心发布健康提示,提醒前往巴西、哥伦比亚等美洲国家的旅游、商务和劳务人员(特别是孕妇)要提高个人防护意识。

  据该中心应急办主任刘富强介绍,该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媒传播,通过被感染的伊蚊类蚊媒叮咬传播给人类,当蚊媒叮咬寨卡病毒感染者时被感染,后通过叮咬的方式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母婴传播途径是指已感染寨卡病毒的母亲在分娩时有可能使新生儿感染上该病毒,但这种情况很少见;此外,寨卡病毒理论上可能通过输血传播,但还无此种情况的报告。

  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提醒,目前寨卡病毒病无疫苗预防,主要的预防措施是避免伊蚊叮咬。如有准备前往流行地区的民众,应做好个人防蚊措施,包括穿着长袖衣裤、身体裸露部位涂抹防蚊水等;如有发热、头痛以及红疹等症状或体征,应在返湘入境时主动向口岸检验检疫机构申报,并尽快就医。

  名词解释

  寨卡病毒病

  寨卡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并通过蚊媒传播的病毒性疾病,临床表现大多与同为蚊媒传播的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类似,症状包括轻微发热、皮疹(开始于面部,后发展至全身)、关节痛(主要是手和足)、肌肉痛、头痛、结膜炎、眼后痛和呕吐等。受感染的人群中通常仅有1/5的人发病,潜伏期为3-12天,临床症状比较温和,一般持续4-7天,为自限性疾病,需要住院的重症病例很少见。该病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即缓解疼痛、发热和其他临床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