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的标准魅力

11.10.2016  17:08

      自2002年11月,陕西平利县被确定为国家绞股蓝标准化示范区后,10余年坚持用标准化的方法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平利县村容、村貌,留在百姓心中的真实感受是什么?

      “在平利,百姓安居乐业,还有固定收入。”“祖祖辈辈都生活在龙头村,现在居住在统一规划的徽派民居中,人和谐,讲文明,衣食住行都很方便。”“产业发展越来越好,人的心态也越来越好。在美丽的田园风光中,享受慢生活,悠闲安宁。”不论是企业的董事长、村民还是政府官员,说起平利,发自内心的喜悦,他们越来越依恋家乡的生活环境。 

        现在,平利县年劳务输出已经由原来每年的12万人下降到现在的4万人。近年来,每年回乡创业者以两位数增长。

      汤达成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把建材生意转交他人后,回到家乡,在长安镇双杨村流转了5.33公顷土地,采用公司加农户的方式,全部建成了标准化示范基地,种绞股蓝,当年即盈利。现在准备再投资建加工厂,完善产业链,带动村上更多的人脱贫致富。

      陈桢,聚硒优总经理,年轻的“80后”。2015年回到家乡平利投资400多万元的电商平台,今年5月正式开通。他告诉记者,回乡的原因,一是生活环境变得真美,吸引人。二是家乡利用国家富硒聚集区的优势,既建有国家级、省级、市级标准化示范园,还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富硒产业健康发展。他投资电商平台就是要把家乡更多的富硒精品推向全国和世界,还要建富硒产品研究院。

      平利,女娲故里。走进乡村,印入眼帘的是标准化茶园、徽派建筑群、农耕文化博物馆、休闲健身广场,还有琴岛水色、芍药溪谷、平湖烟云这些美景佳境。在古仙湖、女娲山的映衬下,平利被装点成极具江南田园风光的陕南村镇,生活美、生态美、城乡美、产业美、风尚美的“五美”美丽家园正在形成。

      早在十几年前,平利开始探索用标准化理念、思路和方法建设美丽乡村的时候,不仅需要政策推动,还需要足够资金支持,对于平利来说并不容易。

      平利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安康市管辖县。地处陕、鄂、渝三省交界处,属典型的省际边关县。全县国土面积2647平方公里,辖11镇,总人口23万。 

        从2005年到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由8.7亿元增加到23.9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加到5450万元。2015年,实现生产总值67.9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4亿元,城乡居民收入27306元、8929元。

      虽然经济发展的步子明显加快,进入陕西创先进的优秀行列,财政状况依然紧张。

      但是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县委、县政府目标很明确,要用标准化的科学方法打造平利美丽乡村的升级版,为百姓造福。

      县委书记郑小东告诉记者:“标准化建设美丽乡村是长期、系统工程。2003年县委、县政府做出‘坚持生态立县、建设美丽乡村’的决定,实施生态环境、观光农业、徽派民居、基础设施、基层组织建设‘五大工程’,制定‘八个一、八个有’新农村建设标准。到现在形成了系统的建设规范和实施细则,是一张蓝图干到底。用标准打造平利美丽乡村的升级版,让百姓能够享受美丽乡村的建设成果。

      标准元素全面渗透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要融入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等新理念,迈上与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协同发展的新境界”,县长陈伦富告诉记者,“我们采取的是‘规划构图、产业造型、环境着色、文化塑魂’的方式全面推进。

      记者在平利县看到《平利县美丽乡村建设规范》,其中涉及8大类72项量化指标,包括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现代农业和日常管理等等。

      同时出台的《平利县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标准及其实施细则》,是2003年新农村建设之初,在县委县政府全面规划建设、实施的基础上,在陕西省质监局、安康市质监局具体指导下,由平利县人民政府组织,平利县市场和质量监管局承担,再提炼总结修订形成。

      可以说,用标准化的思路建设美丽乡村,平利县早在2003年就已经开始启动。 

        科学规划,分步实施,一张蓝图干到底。

      既然是规划,更注重前瞻性、系统性、操作性,平利县请专业团队先后编制的《美丽乡村发展总体规划》《行动计划》,确保美丽乡村建设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有序推进。能够全县有总规、镇村有详规、农户有设计。 

        这样的规划简而言之体现的是“八个一”、“八个有”特色。

      具体说就是,每个村有一个科学可行的发展规划、一项特色鲜明的支柱产业、一个文明和谐的居住环境、一个畅通便捷的入户道路网络、一套安全方便的饮水设施、一套基本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一个富有活力的新型经济组织、一个坚强有力的村级班子。 

        农户有稳定的增收项目、有美观适用的住房、有增收致富的技能、有安全便利的自来水、有厨厕圈标准化设施、有就医的基本条件、有可靠的养老保障、有文明和谐的生活习俗。

      为此,建特色小镇,打造了一批生态型、文化型、创业型集镇,一镇一品、各具特色。长安镇,茶产业观光休闲旅游名镇;老县镇,新兴工业强镇和女娲文化圣地;八仙和正阳镇,特色古镇。

      建魅力小村,全县137个村实行差异化建设、阶梯式发展,已建成12个精品旅游村、30个五星新型社区和50个“五美”新村。

      产业支撑,标准打造,提升品牌影响力。 

        2002年,平利县被确定为创建国家级绞股蓝标准化示范区。2004年平利绞股蓝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除了绞股蓝,茶叶也是平利县另一大主导产业。早在唐代,平利就是全国八大茶区的山南茶区,女娲山下所产“三里垭毛尖”乾隆年间已成为贡茶。围绕当地特色主导产业发展,标准形成了发展支撑,之后《无公害绞股蓝茶》《女娲有机绿茶》等7项系列标准形成,《绞股蓝茶标准综合体》、《女娲茶标准综合体》发布为陕西省地方标准。

      也就是说,推进农业种植标准化、产业发展标准化,从本世纪初开始,已成为历届县委、县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

      截至到现在,平利累计建成茶饮产业基地1.5万多公顷,占到2.9万公顷土地资源的一半以上。启动建设现代农业园区45个,先后建成4个省级、11个市级现代农业标准化园区,成功创建平利绞股蓝、平利女娲茶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这些标准园区遍布所有村镇。像长安镇,基本上家家拥有茶园、户户参入经营。 

        与此同时,发展标准化加工厂197家,开设标准化茶叶专卖店253家,先后规划建成坝河茶叶一条街、长安女娲茶镇。

      德在平利,引领风尚,重塑平利文化之魂。

      以“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作为重要载体,“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宽厚博大”的女娲精神为动力,以文化人、以文养人,形成具有平利特色的文化氛围。

      为此,提出了建设规范:每个村建好管好一个农家书屋、一个广播站、一个文化活动室和文化广场,打造乡风文明一条街,组建一支乡贤文化队伍,发布一个善行义举榜,开办一个道德讲堂,制定一套详规民约,每年评选一次十星级文明户,表彰一批五好文明家庭,成立乡风文明监督小组,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对陈规陋习进行制止和规劝,引导群众移风易俗。

      每3年开展一届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每年开展一次“十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创评活动,每季度公布一期“善行义举榜”,每月推荐一批“身边好人”,每天开展“日行一善”的“五个一”活动。

      目前,这个20多万人口的山区县,建成19个“美丽乡村·文明家园”示范村,涌现出十星级文明户6300余户,五好文明家庭5000余户,各类国家、省、市道德模范、劳动模范、好人等350余人。全县共建成各类道德讲堂110个,开展活动200余场次,参加干部群众5万余人。

      改善公共服务设施,让居民享受最大的福利。

      平利高中,投资3亿元建成的安康市环境最好、条件最优、面积最大、功能最全的标准化示范高中,让学生们在这里享受现代化教学模式和设施带来的学习乐趣。

      建成的1所标准化社会福利院、20所标准化敬老院,实现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超过50%。

      基础设施持续完善,村村道路硬化、家家通自来水,实现通电通网通讯,修建标准化通村道路895公里、连户路506公里,建成安全饮水工程206处。示范村户户建有厨厕圈沼标准化设施,为居民提供了方便舒适的生活环境。

      规划乡村旅游,享受美景佳境。

      按照“一河两岸、两环三区、四街五桥、十里水景、湖光山色”的建设思路,打造“坝河明珠、十里水城”县城,构建起“一城三线八景”的乡村旅游格局。

      出台的《平利县乡村旅游服务规范》、《平利农家乐规范》,2015年成为安康市地方标准,规范旅游服务秩序。

      全县拥有4万余户徽派民居群,形成亮点突出的“白璧青瓦马头墙格子窗”的统一建筑风格。

      50余家标准化旅游服务企业、精品乡村客栈和星级农家乐,让游客体味平利的独特风情。

      创新社会治理,构建起美丽乡村的安全维护体系。

      开展县镇村三级党员干部“联村帮扶,结对认亲”全覆盖,推行村干部轮流坐班、小微权力清单、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等制度,细化农村政务、党务、财物、事物标准化运作体系,提高“放管服”有效性。

      落实“四长”负责制,开展打击“五霸”和工程建设环境治理,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环境着色,维护蓝天绿水的生态环境。 

        实施“治山、治水、治污”3大工程,建立工程建设避让制度和全民植树造林常态化机制。实施河道治污、护岸、清理和亲水景观“四位一体”连片综合治理。建立“户收集、村转运、镇处理”的农村垃圾集中处理体系,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实现全覆盖。 

        现在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5.66%,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9.6%。境内河流水质常年保持在Ⅱ类以上。

      标准元素在平利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全面渗透,实现了规范性与创造性、持续性与时代性、协同性与参与性的有机统一和相互结合,平利美丽乡村独显其特色魅力。平利县相继荣获中国十佳最美乡村、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全省质量兴省先进县等殊荣。

      标准魅力催生平利巨变

      城关镇的龙头村因山水环绕、形如游龙而得名。它是50个“五美”标准化新村的典型代表。

      71岁的肖云海老人,是龙头村土生土长的村民。他搬入的200多平方米、二层楼的徽派建筑房屋,仅花了十几万元。“居住环境好,家家都建有3级处理的化粪池,干净卫生。出门是公路,进城公交只要2元”,现在的生活状态让老人喜不自禁,“与老伴一起打扫村活动广场的卫生,一年收入万余元。挺满意的!

      在这里,以“农耕文化”为主题的生态休闲广场和农耕文化馆,让人们感受到健康文化生活融入的满满正能量。

      整条民居古街是一个移民文化的展示区,从悬挂在家家户户门墙外的大小不同的标牌上,可以知道每家获得的荣誉和家风家训。记者在编号为26号的民居前看到,这家户长叫肖胜斌,还是“村民代表”“治安中心户长”“十星级文明户”。“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是他家的座右铭,“居身务其质朴、教子要有义方”是他的家风家训。

      徽派建筑民居群也坐落其中,构建起一幅乡村美景的山水画面。 

        药妇沟五星标准化社区是移民搬迁安置区,按照“精准搬迁、精细管理、精确施政”要求,搬迁工作形成了“搬迁就业保障化、城乡统筹一体化、管理服务规范化”的特色。目前已安置搬迁户450户1620人。

      社区内,前是安置房,后是政府盖的社区工厂,搬迁户们下楼就可上班,创造了极为便利的就业机会。

      姜波,平利嘉鸿手套厂厂长。在他看来,药妇沟社区投资环境好、服务规范。例如,政府3年免租,便民服务大厅距离他们工厂不足百米,实实在在帮助解决了创业、生活、工作难题。因此姜波特地从福建回来。工厂去年8月开工,加工的手套全部出口欧美市场,现在订单已经排到明年6、7月。 

        随着回乡创业、吸引投资的数量不断增多,返乡打工人数越来越多。张燕玲在南通打工4年后,与老公都回到平利,找到喜欢的工作。她告诉记者,现在她一个人每个月也有4000元左右收入,前年还在县城买了房子。

      不仅是年轻人感到生活充实、有干劲,62岁的蔡川福幸福感指数也不低。他在张三沟村的土胚房中居住了50多年,2013年搬迁到药妇沟社区。蔡川福告诉记者,买了百余平方米的安置房,国家还给补贴4.5万元。社区内干净卫生,政府服务周到便捷。在社区内他还买了门面房,开了个小商店,每月也有3000多元收入。对这样的安逸生活,搬迁户们享受着幸福生活的满足感。

      “法制管理星、创业致富星、文化特色星、环境优美星、服务保障星”是“五星标准化社区”的主要内容。像这样按照标准建设的五星标准化社区,平利县已建成30个。 

        除此,长安的女娲硒茶小镇也风格独特。长安80%的土地种的是茶叶和绞股蓝,60%农户从事茶饮产业生产经营,由于标准化茶园的连片经营规模,形成的“登茶山、游茶园、采茶叶、购茶品、赏茶艺”为一体的特色旅游,成为了茶乡风情游的核心区,带动了旅游产业发展。2015年茶文化生态观光旅游接待游客20余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近亿元。

      坚持标准化建设平利美丽乡村,工作推进规范有序,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村镇群,吸引投资、促进产业发展、带动旅游,推进了精准脱贫,平利美丽乡村品牌影响力极大提升。

      在全力推进精准脱贫下,平利5年脱贫2.5万人,搬迁4万余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实现了历史性转变。生态建设成效明显,森林覆盖率全省领先,空气质量保持一级水平,出境断面水质常年保持Ⅱ类标准以上。该县连续4年跻身全省工业增速前十县。

      政府支持铺就标准之路

      用标准化手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是陕西省质监局2015年开始在全省范围内推动的专项工作,目的是要用标准化的科学方法,固化好的经验和做法、形成系统性的措施方案,推动可持续发展。 

        2015年12月《美丽乡村建设规范》陕西省地方标准正式发布,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工作全面启动。

      陕西省质监局加强对市、县质监部门(市场监管部门)的指导,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和联系。

      在此期间,陕西省质监局局长乔军两次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专程来到平利,就标准化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开展专题调研,召开座谈会,进行交流;深入各示范点,了解实情;针对难题,探寻解决的方案。

      与此同时,各地市(区)质监部门加强与县(区)质监部(市场监管部门)联系,加大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的指导和帮助力度。

      安康市质监局与平利县政府签订《共建美丽乡村标准化示范区合作框架协议》,合力推进平利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

      2015年10月,安康市质监局发布《平利县美丽乡村建设规范》《平利县乡村旅游服务规范》《平利县农家乐规范》为地方标准。

      同时,陕西省、安康市质监系统联合派出工作组,多次驻扎平利,就建立更加科学的标准综合体和实施细则,进行具体指导。

      由规划到标准、由管理到标准,平利美丽乡村建设标准体系在不断丰富完善和升级。

      《平利县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标准及其实施细则》中,除了8大类72项量化指标,配套出台的19个实施细则,目标具体、任务明确。这些实施细则,涉及环境保护、乡村规划建设、病媒生物预防控制与监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徽派民居建设标准、城关镇龙头村环境卫生、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农村用电管理、社区工厂管理、医疗卫生、饮用水水质卫生标准、电子商务、农村卫生户厕、女娲绿茶和平利绞股蓝、通村公路建设管理、连户路建设、文明风尚、农家乐管理、长安茶城经营管理等具体项目,关联各相关政府部门。由此也建立起了由县委书记、县长挂帅,各相关部门组成的高效指挥、执行和运行机构,确保各项工作按照标准要求完成、落实到位。

      十几年时间坚持用标准化理念、思路、方法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平利县委、县政府在经历着怎样的思想蜕变?又在采取怎样的方法给予有力的政策、资金支持?

      对此,县长陈伦富有这样的观点,“形成标准体系,是科学总结和提炼的过程;反过来它又能极好促进、指导美丽乡村建设,帮助我们发现问题,检查工作的进展、落实情况。帮助我们提升发展的水平。把在十几年探索中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借鉴先进的经验,形成适合平利美丽乡村的标准体系和实施细则,会成为平利建设升级版的重要支撑,县委、县政府将不遗余力强力推进。

      为此,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大力度,在强化领导的同时,有效地解决资金难题。 

        平利农商行董事长陈平告诉记者,不论是徽派建筑、社区工厂还是标准化茶园建设等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县政府运用金融杠杆的作用,农商银行全力配合,确保项目建设资金到位。

      例如,实行土地经营权和房屋财产权“两权”抵押模式,仅此筹措到6.2亿元贷款,确保项目建设按期完成;建立风险补偿基金,政府、银行出资,调动了银行、农户和企业的积极性,有力促进产业发展。同时,农商银行与基层党组织联合,设立双基联动工作站,及时掌握最基层需求,以最便利、最优的服务解决基层融资难题。

      标准支撑、项目推进、资金保障、政策支持等等,实现了良性循环,推进了平利标准化美丽乡村建设,脱贫成效更加明显。平利县委县政府发展的目标也坚定明确,在9月28日结束的平利县第十六次党代会上,提出了更高要求:

      例如,把平利建成全省茶饮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县、茶饮产业高新示范区和全国绞股蓝名牌产品示范县,使茶饮产业成为全县农民增收的主渠道,成为全县绿色循环产业的支柱,成为美丽乡村游的主阵地;

      全县各类社区工厂达到100家以上,带动群众就业6000人以上,产值达到10亿元以上,使社区居民成为产业工人,让“小工厂”成为“大产业”;

      建设1个县级电商产业园、10个镇级服务站、100个村级服务点,扶持培育1000个电商经营主体,带动脱贫1万人,到2020年实现电商年交易额10亿元,确保电商发展全省一流、全市第一的水平。

      标准引领、全面规划、科学布局,砥砺前行中的平利,将会释放巨大能量,为百姓创造出“生活美、生态美、城乡美、产业美、风尚美”的迷人家园。

来源: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