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视角--5月组团去香港融资 湘企快来报名“走出去”(转自三湘都市报)

18.03.2016  20:40

      本报3月17日讯 今年5月,我省拟在香港举办“湖南对接‘一带一路’海外融资洽谈会”,即日起,省内具有投资亮点、海外融资需求金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可以向省商务厅申报了,届时,将有机会提前向海外金融机构进行推介。


  今天下午,省商务厅对外发布了这一消息,并在长沙组织召开了湖南对接“一带一路”海外融资研讨会,针对企业关心的如何海外融资、降低融资成本等问题,外汇管理部门、银行、证券公司、会计事务所等海外融资实操专家纷纷在现场进行了答疑解惑。


  【现状】


  不少项目卡在融资上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了对外投资的快车道,2015年,湖南核准境外企业180家,但在“异地他乡”却面临着融资难困境,企业家不得不自筹资金打拼海外。研讨会上,全省各地上百家企业负责人赶来寻求“突破”。


  现场,就有数位企业家“吐槽”,在国外的项目中,国内银行融资手续十分繁杂,因此,海外拓展资金大部分靠自筹。


  永州某贸易公司项目负责人金常锐透露,公司2014年在境外启动建设一个农牧产业园,总投资为1.5亿美元,前期借款都是在国内,“在国外有种植基地、产品也不愁销路,但是建设加工贸易产业园还有几千万美元的资金缺口,希望能在当地直接融资,加速建设进程。


  商务部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企业海外可持续发展报告2015》也提到,中国企业海外项目有24%处于亏损状态,部分原因就在于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合作过程中对资金需求较大,但融资渠道有待拓宽。而在与金融机构紧密合作的企业中,仅25%选择了境外金融机构,如世界银行、非洲开发银行等。


  【突破】


  政府搭建海外融资桥梁


  在国内资本市场“长袖善舞”的企业家们,为什么到了海外就“玩不转”?记者了解到,一方面是银行不愿意给“走出去”企业融资。“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主要集中在基建、产能合作、制造业等领域,需求多为5年至10年的中长期贷款,回收周期长,很多银行不愿意冒风险。与此同时,投资项目前景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也影响银行贷款意愿。”现场有专家直言不讳。此外,跨境抵押难以实现、国内银行未设点等客观原因,也是企业融资陷入困境的关键问题。另一方面,企业到海外融资的意识并不够高。


  【声音】


  海外融资成本优势明显


  企业在海外融资的好处显而易见,不仅多了一条融资渠道,成本优势也很明显,“部分国家的贷款利率仅为国内的一半,甚至是负利率。”但很多企业认为,国内融不到资,就更不要谈境外融资了,“这是一种片面的想法,省内已有不少成功案例。”省商务厅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处工作人员说。


  “‘走出去’企业的心思可以更加活泛——国内借不到钱,不妨尝试从国外融资。这已经是一个开放的市场。”省商务厅副厅长李心球表示,当下,企业“走出去”的愿望强烈,同样向海外融资的需求也很急迫,因为信息不对称,与国际对接有差距,导致矛盾突出,“湖南在香港举办对接‘一带一路’的海外融资洽谈会,就是希望通过整合境内外的资源优势,为企业搭建融资平台,助力企业发展。”据悉,这种形式在全国尚属首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