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正风肃纪下‘为官不为’者当问责”
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厦门市海沧区组织开展“治庸问责”专项整治行动,对“为官不为”的庸官进行了问责,20多名干部受到处理。
“为官不为”,终将“无所为”。对存在“乱作为”、“慢作为”的干部作出处理,无疑是打造高效服务干部队伍的有效手段。而“不作为”也是作风问题,庸政、懒政同样是渎职,在正风肃纪的新常态下,在当前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序推进之际,厦门市海沧区对“为官不为”者进行问责的作法无疑是明智之举,又给广大党员干部戴上了一道无形的“紧箍咒”,使其能常有如履薄冰的意识,进一步树立鲜明的价值导向:为了做事才当官,而不是为了当官才做事,更不能为了保官不做事。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共中央重拳出击改进党风政风、公款吃喝、公车私用等歪风邪气得到明显遏制,截止今年4月底,已有11979人因违反中央八项规定被曝光,其中不乏一餐饭受处分、一顿酒挪位子、一次违规丢帽子的案例。随着转作风的不断深入,党员干部有种普遍感受—“严”。在内设“高压线”、外念“紧箍咒”,还有方方面面的目光监督下,确实让各级干部压力不小。“严”也是一面影子,映照出不同的心态和状态。不少党员干部积极主动,把作风建设当作自我净化的契机。烟酒味变淡了,官架子放下了,办事效率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也高了,这是“化压力为动力”的正能量。
与此同时,也不时听到另一种声音:紧箍咒多了,不想干事了;违规风险大了,不敢干事了。以“要求严了”为借口,宣称“干事就难免犯错,不干事才不会违规”,抱着“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不求过得硬,只求过的去”的心态,出现了为官不为、当太平官、遇事绕道走或当甩手掌柜、敷衍了事、消极怠工的现象。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改作风,是为了洗澡治病、轻装上阵,更好地推动改革,谋求发展。习总书记之所以一再强调“三严三实”提倡堂堂正正做人、扎扎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正是为了正本清源,引导干部争做既干净又干事的好官。守规矩不是无所所为,干净是为了更好地干事,只有这样,为官才能走正道,任事才会有实绩。
要倡导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就离不开激浊扬清、优胜劣汰的环境,就要形成一种让“为官尽责”者被重用,让“为官不为”者当问责的机制。一方面要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为勇于改革的干部打气。另一方面更要对该作为不作为的干部严肃惩处,让今天的“为官不为”,成为明天的“为官不易”,才能激励更多想作为、能作为、善作为的干部大显身手,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开创改革发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