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声处处传入耳 农家红火迎新年

17.01.2017  14:03


  


      1月16日,长沙县春华镇居民陈灿早早地把“福”字贴上,开始憧憬过年的喜庆。均为曾诗怡摄

 

  星沙时报/星沙新闻网1月17日讯(记者 熊文)新年总是让人期盼,越是岁末年初,日子越是转得跟车轮般飞快,如真如幻。都说过了腊八就是年,今日已是农历腊月二十,相对于年味渐寡的城市,农村的年味就要来得更浓郁一些,已是一派热闹景象。忙了一年的农村人要赶在这个时候置新衣、办年货、熏腊味,犒劳一年的辛勤与忙碌。

  “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日前,记者来到长沙县春华镇百熙村的一户普通农家,记录一家人欢欢喜喜张罗过年的情景,感受最原汁原味的“年味”。

   办年货

  乡里“土货子”一箩筐

  车行至春华镇大鱼集镇,远远可见两厢商铺张灯结彩,铺天盖地的春联,红红火火的中国结,琳琅满目的食品,吸引着置办年货的男女老少,凛冽的寒风也抵不过人们的热情。

  穿过集镇,一路上,随处可见提着大包小包的人们,他们有一句没一句地攀谈,不时和路过的熟人打招呼,一根烟、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中都透着乡里人特有的纯朴好客。

  蜿蜿蜒蜒,采访车在一辆挖机前停下,记者步行来到36岁的村民陈灿家。

  “路不好走,搞一脚泥巴吧?”刚一进屋,陈灿兴致勃勃地介绍起来:村里正在把通往张百熙墓地的路拓宽,老公陈畅的挖机正好派上了用场,支持家乡搞建设。

  言谈间,农家独有的腊味弥漫在空气里,循着诱人的香气,记者推开一扇柴门,只见老式的火塘上方挂着一串串腊鱼、腊肉、腊鸭、腊肠……时不时溢出一滴油,掉落在燃烧的柴垛里,“滋滋”作响。

  屋子墙壁已熏得乌黑,陈灿告诉记者,如今村里大多已配备专门的壁炉烤火房,而陈家的老式火塘至今还保留着,主要用于熏制腊味。

  “鱼都是自己塘里的,一般习惯用鲢鱼和草鱼来熏制。”陈灿介绍,草鱼肉质厚受欢迎,至于鲢鱼,“年年有余,当然过年要吃鲢鱼!”正在腌制第二批腊鸭的婆婆黎正群接过话茬。

  “过去腊味一定要等过年才吃,现在生活水平好了,想吃就早点下手,杀猪、宰鸭个把月前就开始了,熏了就吃,吃完再熏第二批。”陈灿介绍。

   迎新年

  致富路越拓越宽

  陈灿一家跟公公婆婆一起住在村里,家里买了小车,2016年还购置了挖机。公婆养了数十只鸡鸭及一头肥猪,还种了三四亩农田、两三亩菜地,是村里勤劳致富的典型。

  “一年到头盼着过年,过小年前到镇上的超市买齐零食和水果,和城里一样,要什么有什么,品种多得很!”陈灿告诉记者。

  按照农村的习俗,从小年开始就要“摆盘子”了:瓜子、花生、糖果、槟榔、烟,以便招待随时到访的客人。

  腊月二十六,一家人会把两层小洋楼里里外外大扫除一遍,换上干净的被褥,贴上喜庆的春联,把大红灯笼高高挂。过了腊月二十六开始筹备年夜饭。

  年三十晚上,吃过晚饭,爆竹声中,孩子们会背着包成群结队去家家户户贺岁,每到一户,不但能收获零食,还有5元至20元不等的红包。

  “大人们除了烤火看春晚,也到各家各户串门子,一般客气的都会配包烟。近年来打牌的风气弱了,有时候会邀着去镇上唱KTV。”陈灿介绍。

  从初一开始到初七,就是紧锣密鼓地走亲戚,她们夫妇俩大约要去三四十户。而对于人情开支,她说,近年来,比较亲的都互免了,轻松了不少。

  “年初二我们就要回娘家,由我老公负责搞饭,他手艺比我好,平时不轻易下厨。”陈灿眉宇间掩饰不住喜悦,憧憬着红红火火过大年。

  “2016年家里买了挖机后,我就专门在家带孩子做饭。家门口这段路是通往百熙墓的必经之路,现在老公忙着村里修路,开压路机、翻斗车、推土车的工人都在我家里吃饭。明年路修宽了,来我们这游玩的城里人肯定会越来越多!”对于未来,陈灿满怀憧憬。

[编辑:廖丹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