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特色实现“三增” 湘潭经作产业蒸蒸日上

22.01.2016  09:11

  2015年,湘潭市农委经作部门继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创建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和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治理经济作物结构调整为契机,以“稳生产、转方式、调结构、增效益”为指导思想,以特色经济作物示范片(园)创建为抓手,大力发展经济作物生产,推动经济作物产业结构优化,经济效益节节攀升。继2014年湘潭县谭家山蚕桑产业示范园和湘乡市农之源特色水果产业园成功申报“湖南省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省级示范园”之后,又有湘潭县羊鹿茶业和雨湖区三益葡萄获评省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示范园,全市经作产业的市场占有量和竞争力大幅度提升。

  产值提高 经济效益增加

  2015年度,我市经济作物种植面积49.8万亩,比上年增加0.6万亩左右,实现总产值10.25亿元,同比增加0.75亿元,增幅7.9%。其中,面积增加幅度较大的是名优茶、蚕桑、草莓等效益较好的品种,茶叶总面积5.36万亩,增加3400亩,总产值2.88亿元,同比增加0.42亿元。

  全市水果生产保持平稳态势,面积稳步增长,总产持续增加,价格进一步提高。水果总面积达24万亩,总产量16.64万吨。基本实现了本地草莓-杨莓(乌莓)-早熟桃(李)-西(甜)瓜-鲜莲蓬-葡萄―梨-柑橘等四季水果周年供应。

  结构优化 建设项目增多

  坚持属地管理原则,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强化检查督促,在巩固2014年结构调整项目的同时,认真落实经济作物结构产业链项目建设。新增面积10237亩(不含玉米、制种、和其它作物),其中蚕桑新增4350亩,酒用湘莲、水果、西甜瓜、棉花、花卉苗木等5887亩,较好地完成了省农委下达的计划任务。

  经过经营主体、各级农业部门的共同努力,2015年我市共向省农委申报长株潭作物替代区经济作物产业链建设项目22个,经专家评审、考核,共有18个获得通过,约占长株潭地区的一半。其中,产前项目有“低镉湘莲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1个,产中有500亩以上连片种植的西甜瓜、酒用葡萄、蚕桑、花卉苗木等结构调整示范片14个,产后有信达蚕桑、富农蚕桑、贡莲皇湘莲等加工处理项目3个。每个示范片经营主体明确,各具品牌特色,规划布局合理,市场定位准确,效益可观。湘潭盘龙大观园已经建成了集生态休闲旅游服务,农作物、花卉、苗木种植及销售,家畜、家禽、水产品养殖及销售于一体的企业,成为了全市现代农业建设的一大亮点;湘潭县谭家山信达种桑养蚕基地1000亩,辐射带动5000亩,建立起了大蚕喂养及熟蚕结茧大棚5200平方米,解决农村劳动力2000多人就业;湘乡龙泉葡萄酒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建设了500亩的葡萄栽培替代种植示范基地。

  品牌升温 竞争能力增强

  市、县(市)两级以107、320国道经济作物产业带为重点区域,以旅游休闲观光、自采自乐、四季精品果茶园为主题,继续抓好10个标准果茶园提质改造与品牌建设工作,对规模经济作物生产基地加大了技术指导力度,如湘乡市农之源特色水果基地、石潭镇梅桂园、谭家山镇信达公司、湘乡富农公司种桑养蚕基地;湘潭县谭家山镇、河口镇、昭山示范区花卉苗木基地。

  目前,我市出现了一批在全省领先的经作园区,如湘乡市安迪赛雅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龙洞镇建设了700亩的生态农庄,其中种植葡萄、杨梅等水果580亩,并配套建设了垂钓、餐饮等休闲项目。湘潭县绿茶产业有“羊鹿”、“船形”、“莺鸣春”等名优品牌,县政府于2015年5月份举办了“品红色文化、采绿色新茶”一日游活动,引导游客走进茶园,体验茶农生活,感受山野气息,活动十分成功,有力地提升了这些地方茶叶品牌的市场影响力。

常德审计:推动市属国有企业“瘦身健体”规范运行
     下发15张审计调查表,全面摸清国有企业家底;报送的23篇审计要情和专报全部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促进市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出台制度18项,促进企业完善政策制度33项;揭示大量违纪违法问题,挽回经济损失2.审计厅
宁远县:三向发力抓整改 联农带农促增收
     永州市宁远县以乡村振兴相关政策和资审计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