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技创新成为新引擎——对话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童旭东

11.03.2015  14:57

   

湖南日报记者  奉清清

创新、科技创新、创新改革……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从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到湖南代表团“将湖南纳入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范围中”的建议,创新,炙手可热! 

要素、动力、新引擎……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实现GDP“保七”目标,创新,至关重要!

面对总理“当前经济增长的传统动力减弱,必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改造传统引擎,打造新引擎”的要求,如何理解“将湖南纳入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范围”的深刻意蕴?怎样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推动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3月10日,记者就此与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童旭东进行了对话。

1.面对新常态,必须把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换到创新驱动上来

湖南日报:从1988年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等发展战略的提出,我们可以看到“科技、创新”始终是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关键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科技创新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又发生了怎样深刻的变化呢?

童旭东: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选择。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老常态的路子、简单粗放的发展路子难以为继了,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关键是要依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

一方面,传统发展动力的作用已接近极限。经济驱动力理论认为,人均GDP在1000至3000美元,经济发展主要依靠要素驱动;3000至5000美元,主要依靠投资驱动;到了5000美元以后,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已经达到了极限,继续发展就要依靠创新驱动。2014年,我国人均GDP达到7500美元,经济发展动力进入了换挡期。现实情况是,劳动力成本低廉的红利已接近拐点,资源环境瓶颈已经非常严重,基础建设投资的拉动效果已经减弱,传统加工出口面临国外需求紧缩的困境,就连增长潜力巨大的内需,也在全球市场大开放的环境下面临流失的可能。最近大家关注的中国游客在日本抢购马桶盖的现象就是例证,虽然这些马桶盖有许多是在中国企业生产的,但只是代加工,核心技术是日本企业的。因此,我们必须转变过度依靠土地、资源、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和投资投入的发展方式,更多依靠人才、科技、体制机制等创新要素来驱动发展。

另一方面,世界范围内正在孕育兴起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对全球产业形态、产业结构、产业分工和组织方式带来深刻影响,引发未来世界格局深刻调整,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成为各主要国家的战略重心和政策焦点。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密集出台了“工业4.0”等一系列创新发展战略,着力发展新能源、下一代网络、生物工程、新材料等产业,在世界范围内加大汇聚人才和科技成果的力度,着力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

因此,把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换到创新驱动上来,让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已经成为我们的不二之选。

2.以全面改革推动我省创新驱动发展,实现新常态下发展动力的转换

湖南日报:在全国两会上,湖南代表团向大会提出将湖南纳入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范围。我们如何认识和领会我省提出的这一建议?开展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我省又具备怎样的基础和优势?

童旭东:守盛书记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必须乘势而为,促进要素和创新两轮同转、两翼齐飞,形成共同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选择部分省份开展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是我国在新常态下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战略部署。湖南代表团在这个时间节点和重大场合提出这个建议,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深刻领会和贯彻国家战略意图,深刻把握我省的现实基础和潜在优势,抢抓新一轮改革发展机遇、坚定不移地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实现新常态下发展动力的转换的战略眼光和决心。

一是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南“一带一部”的区位定位,湖南是长三角、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经济区三个“板块”的中心地带,长株潭城市群则是李克强总理提出“构建沿海与中西部相互支撑、良性互动的新棋局”的重要节点。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和加快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的背景下,湖南融合东中西部、带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区位优势更加突出。

二是有深厚的工作基础。国务院去年12月11日发文批复同意支持长株潭国家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新常态下我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加上此前获批的洞庭湖生态经济区、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形成了我省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重要战略支撑。

三是有丰富的创新经验。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坚决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在推进“四化两型”、实现“三量齐升”战略全局的核心位置,立足省情,将创新型湖南纳入建设“四个湖南”之一,探索具有湖南特色的自主创新路子。特别是大力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在科研院所转制改革、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科技金融结合等方面进行了成功探索,在全国形成了“自主创新湖南现象”。

而湖南人有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传统,也是我们推动大众创新创业的深厚文化基础。

3.科技创新部署要从科技发展“小局”转变到创新驱动“大局

湖南日报:面对科技产业变革的新形势和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中央和省里都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最首要的,是不是全面增强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

童旭东:家毫省长在前不久召开的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明确提出,要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准确把握发展形态、发展动力、发展方式等正在发生的深刻转变,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开创我省转型发展新局面。面对新形势新要求,科技创新在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要从推动科技发展的“小局”加速向服务创新驱动的“大局”转变。

一般而言,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要把握三个维度:聚焦重大产业和民生需求——根据事关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重大科学问题、重大战略产品和重大产业化目标,以及农业、能源资源、生态环境、健康等领域的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凝练实施一批重大研发项目;注重服务党委政府决策——加强对战略问题和公共政策的软科学研究,瞄准体制机制创新、两型社会建设、城乡一体化、医疗改革、养老服务、网络经济发展、产业园区发展等重大课题开展研究,充分发挥智囊作用,为省委、省政府科学化决策、精细化管理提供参考;突出强化公共管理服务科技支撑——加快推进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在公共安全、城市规划、医疗卫生、公共信息管理、交通管理、廉政建设等领域的应用,支撑政府管理与服务模式创新,推动公共管理服务“智慧化”。

4.科技创新重心要从支持科研“小众”转变到服务创新创业“大众

湖南日报:近段时间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了“高频词”。克强总理在1月9日全国科技奖励大会上的讲话指出,要“让各类主体的创造潜能充分激发、释放出来,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今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又将“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列为“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的重要抓手。省委省政府去年9月份也专门召开全民创新创业大会,部署以创新创业带动就业工作。那么,该如何理解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童旭东:人民群众始终是创新创造的主体。回望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正是亿万民众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才推动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当前,新一轮科技产业变革为大众创新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支撑条件和历史机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从创新需求看,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需求成为主流,不断引领供给创新;从创新条件看,互联网、开源软件、开源硬件、3D打印等新技术的出现,降低了创新创业的门槛和成本;腾讯、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的发展壮大,为创新创业者搭建了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重要平台,各类创新创业主体可以方便、快速地将创意和想法形象化,并转化为现实产品;从人才基础看,以当代大学生为主的青年创新群体科学基础扎实、网络技术娴熟、视野开阔开放、创新创意丰富,成为最活跃的创新创业主体;从外部环境看,商事改革、第三方支付、网络小贷、减税降费扶持中小企业等改革措施创造了良好政策条件,鼓励创新创业的社会价值导向初步形成,激励和吸引更多人投身创新创业。

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良好环境,政府义不容辞。要重新认识新常态下创新驱动发展的主要依靠力量由“小众”向“大众”的转变,既要发挥专业科研人员的骨干和引领带动作用,又要面向社会大众,支持个人创业和“草根创新”;既要支持“阳春白雪”,研发重大关键技术,又要支持“下里巴人”,鼓励各类实用的改进发明,促进万众创新。要把更多科技资源投入到“”身上而不是“”上面,围绕解放“”、服务“”、激活“”,全方位、一体化设计创新创业服务链条,通过建平台、出政策、创环境,主动服务各类创新创业主体,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强大合力。比如在过往成功经验基础上,结合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强制度创新,进一步打破束缚创新创业的政策障碍;比如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发展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众创空间”,为创新创业提供工作空间、网络空间、交流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等等。

5.科技资源的配置必须从“小投入”转变到“大投入

湖南日报:创新创业离不开各种资源的支撑,许多创新创业者面临资金短缺等问题。我们有什么办法破解这一难题?

童旭东:创新价值要通过市场实现,创新资源的配置也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但这绝不意味着政府在创新资源配置上要当“旁观者”,可以无所作为。由于研发活动的外部性和高风险性,市场机制无法自动将创新调节到社会最优水平,必须通过政府的作用来弥补市场的失灵。一方面要围绕创新链统筹配置好财政科技资源。当前的一个重点任务是优化调整科技计划,解决以往科技计划“碎片化”和聚焦不够的问题,提高科技资金使用效率。另一方面,要通过政府的“小投入”撬动企业和全社会的“大投入”。面对全民创新创业的巨大需求,仅靠政府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综合运用各类政策工具,引导激发企业、民间资本、金融资本的投入积极性,以大众投资投入支撑大众创新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