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专家星城科学讲堂讲解科学领域创新和3D技术发展

08.10.2014  13:05

  本报讯(记者 朱敏 实习生 黄帆)日前,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市科协主办,市图书馆等承办的“书香长沙”·星城科学讲堂9月专场活动分别在天心区图书馆和岳麓区图书馆举办。中科院高级工程师陈贺能分别以“赢在创新”和“3D打印未来”为主题,作了深入浅出的演讲。

  “科学领域的创新,总是伴随观察、思考、想象而来。只有打破思维定势,才能发现不一样的美丽。”模仿枫树种子落地打转发明新的风力发电机、根据飞蛾眼睛结构增强光伏电池的入射光强度……在天心区图书馆,陈贺能以一个个发明故事为例,讲解了这些发明包含的科学原理,提出观察、思考、想象、尝试等在科学创新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在陈贺能列举的众多发明案例里,“会旋转的高楼”非常引人注目。屏幕上展示着一栋高楼大厦,每一层都能360度旋转,阅尽周边景色,中间的固定轴里则安装着楼梯、电梯、厕所、车库等不宜旋转的部分,汽车甚至可以停在自己家中。“哇,要是我能住在这样的房子里那该多好,我以后也要当科学家,去发明更多的神奇事物。”一位叫杨宏星的小朋友兴奋地拍手称赞道。

  “3D打印技术的出现成功推动世界进入了快速制造的时代,但一直以来它只被用于制造相对较小的原型,那么,逐层‘打印’叠加制造快速盖好一栋房屋,有没有可能?”在陈贺能播放的一个视频里,最新研发出的“轮廓工艺”3D打印技术,24小时内就可以印出大约232平方米的两层楼房。

  陈贺能介绍,3D打印技术的准确名称是“分层叠加制造”或“增材制造”技术,其工作步骤是三维扫描、分层、数控加工、同时熔融、逐层打印、近终成型。

  【人物名片】

  陈贺能,1963年毕业于中科大近代物理系原子核工程专业,曾在荷兰研究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里的运动,提出并论证一种新型离子质量分析器,并与荷兰学者一起设计了一个测定高空中大气污染情况的质谱分析仪器。回国后调往中国科学院,在香港工作10余年,曾参与激光技术应用项目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