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实行“一口式”受理

04.11.2015  10:56

早些天,长沙市雨花区金地社区74岁的曹娭毑需要办理退休证明,当时她在社区的公共服务平台录入了资料。此次,她仅出示了一下身份证,10分钟时间就办好了。曹娭毑说,证明以前要到人社局去办的,现在只需在社区刷下身份证就行了。

更为重要的是,以往群众办事需要的证明多、涉及的部门多,需要跑完社区跑街道、跑完街道跑部门。现在群众只需在街道提交资料即可,有关部门的审批等事情将由街道与相关部门衔接。

这种方式被称为“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协同办理。”砂子塘街道相关负责人举例说,以往市民每次到街道或社区办理低保、社保等手续,都要带上身份证、户口簿等资料,现在在该街道只要曾录入过一次资料,就不需要再带了。群众在申请办理低保时,原先要到街道社区进行审核,再到民政部门申请。现在,申请资料直接在街道社区录入,完成先期审核。随后,资料将通过网络平台进行部门间的传递,并标注审核办理期限,民政部门将在网络平台上完成审批工作。目前这一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将民政、人社、残联、计生等部门共68项业务纳入进来。

十二五”期间,湖南各级民政部门以改革和法治为双轮驱动,大力推进民政事业转型发展。雨花区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是湖南推进民政事业转型发展的一个缩影。这一平台

经过一年多的筹划,于今年7月底开始在砂子塘街道和东塘街道展开试点。一般而言,街道社区需要为群众办理的业务类型繁多,会设立多个窗口。作为试点的砂子塘街道,将以往9个不同窗口变成了综合受理和回复反馈两类窗口,综合受理窗口可以办理所有的业务,回复反馈窗口接受咨询,居民不需要在窗口之间跑来跑去。

数读

5000多个

十二五”期间,湖南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在5000多个村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推动全省14个市州67个县市区成立社会组织党工委,社会组织党组织达到3736个,组建率达96%;推进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全省3379人取得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资格,开发设置社会工作专业岗位2900个,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增长到135家,社工队伍在社会治理、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发展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加强民政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上,建成了社会救助、优抚安置、社会福利、婚姻登记等民政业务信息应用系统6个,提升了服务和科学决策水平。(潇湘晨报 记者 颜宇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