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报:省荣军医院让可敬可爱的人更幸福

28.04.2015  20:10

  

  (《中国社会报》2015年4月28日头版)

  本报记者王铭

  如何在延伸现行优抚政策、拓展优抚工作内容、盘活优抚管理资源、拓宽优抚服务领域中找到更优路径,已成为优抚大省湖南的重要课题。在实践层面,本报记者选择了其中一个重要样本——湖南省荣军医院进行解读,这个与共和国同龄的省民政厅直属优抚医疗机构,因“荣军”而生、更因“荣军”而长,坚守宗旨让这里成为“优抚之家”,贴心服务、暖心服务则让传统优抚工作释放出了青春活力。

  贴心服务:打造优抚之家

  湖南省荣军医院不仅是一所优抚医疗机构。在75 岁的伤残军人袁秋贵心里,这里既是优抚之家、更是自己的家。今年1 月初,袁秋贵发现左脚比右脚明显肿大了许多,医生诊断为血栓。

  考虑到他患有“高血压、腰椎陈旧性骨折并截瘫”等症,荣军医院邀请了本地三甲医院的专家进行会诊,制订了专门的治疗方案。

  “真的很谢谢他们,我开始根本没在意自己的病情。”3 月24日,袁秋贵对记者说,他因腰椎骨折截瘫后住进湖南省荣军医院已40 多年,见证了这里的发展变化,更体会到了医护人员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照顾。

  内一科专门负责伤残军人的医疗、护理、康复等工作,科主任陈建林说,能为这些“功臣”服务,从内心里觉得光荣;因为身体的特殊性,对他们的服务需要更加注重细节。

  82 岁的伤残军人黄家元身患多种疾病,住院达10 年之久,医护人员24 小时轮流值班、精心护理,身上没长一点褥疮;94 岁的老红军遗属黄杰强患有老年痴呆等疾病多年,护理难度很大,医院采取“医生+护士+护工”的方式进行长期照护。

  “ 我们与这些‘ 功臣’同住在这个大院里,早已成了家人。”荣军医院医务科工作人员苏慧群说,院里对集中供养的荣誉军人进行生活料理、志愿服务已经形成常态机制,能随时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近距离的接触拉近了工作人员与残疾军人之间的感情。

  院长丁绍干表示,医院近年来在政策落实、医疗保障、生活照顾上下真功夫,制定落实了“ 家访、家庭料理、上门出诊和会诊”等制度,形成了“ 医疗保障、生活照料、精神抚慰、医疗轮养、医疗巡诊”五位一体优抚保障服务体系,让优抚服务更为立体、更为贴心。

  前置服务:送到病床前

  用心服务方能收获感动,这也是检验优抚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1 月22 日,湖南省荣军医院伤残鉴定专家驱车近400 多公里,来到永州市蓝山县中心医院,为重症伤残军人龙显祥做了伤残等级鉴定。年过七旬的龙显祥因患严重的躯体疾病长期卧床,不能到省荣军医院鉴定现场。经本人向当地民政局提出鉴定申请,省民政厅审核批准,荣军医院把伤残鉴定现场“ 搬到”了他的病床前。躺在病床上的龙显祥老人深受感动:“感谢你们,这么难走的山路,没想到你们会亲自上门……

  作为全省退伍伤残军人及公务员工伤鉴定唯一指定医院,湖南省荣军医院近年来认真解决和落实伤残鉴定中的各项问题,根据伤残军人实际情况进行人性化服务,尽量减少他们在鉴定过程中的困难。

  2008 年以来,湖南省荣军医院还组织医疗队开展“下百县、进千村、入万户”的关爱老复员军人活动,以集中设点、走村入户等多种形式,为在乡老复员退伍军人免费体检、免费检查、免费用药,宣讲优抚政策,宣传卫生知识。

  与此同时,还利用伤残鉴定、荣军轮养、送医送药等契机,掌握优抚对象患者的分布、疾病类型、家庭状况等,尤其对1-6 级伤残军人压疮诊疗、糖尿病并发症、复原退伍军人精神障碍、脑血管疾病康复进行巡诊和筛查,及时为他们提供医疗服务。

  据统计,仅2014 年,湖南省荣军医院到边远地区对重点优抚对象发放药品170 余万元,为6 级以上伤残军人分期、分批体检600 余人次,公伤鉴定800 余人次。

  特色服务:提升幸福指数

  为提升伤残军人的生活质量,湖南省荣军医院近年来在精神卫生、康复训练、伤残护理等方面发挥优势,加强品牌建设,逐步形成优势学科及优势学科群。

  通过与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全面协作,成立精神卫生防治中心。采取“ 个体特异性治疗”方法,针对个体差异,分别采取适应本个体最佳的治疗方法。残疾军人罗某患精神分裂症多年,医院召集专家会诊,制订了药物、娱疗、心理疏导、体育活动等综合治疗方案。经过治疗,罗某个人生活已能自理,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并当上了寝室长,能教病友叠被子,管理寝室卫生。

  同时,在全国优抚医疗机构中率先探索残疾军人等优抚对象并发慢性创面疾患诊疗新技术,成立“创面修复科”。科主任唐列云说,做这项工作很有成就感,不仅为饱受伤口久治不愈的残疾军人等优抚对象开辟了一条实现康复、改变人生的路径,还让他们重拾生活信心、重获健康人生。

  透过湖南省荣军医院这个窗口,做优做实优抚保障服务体系依然有空间。湖南省民政厅厅长段林毅日前在荣军医院调研时表示,要靠共同的目标凝聚人心,牢记服务优抚对象和伤残军人的宗旨,推动医院转型发展、科学发展;要靠改革创新工作突出特色,以改革创新思维主动适应民政转型发展新常态和医疗体制改革新常态,发挥医院服务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优势,打好“ 特色牌”和“ 综合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