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首例产科自体血回输在省妇幼成功实施

07.11.2014  10:02

近日,省妇幼保健院实施了湖南省首例产科病人回收式自体血回输,成功将命悬一线的患者从死神手中抢救回来!

产妇吴女士,33岁,既往多次妊娠及流产,此次足月孕发作入院后顺产一活婴。但后因胎盘植入,子宫收缩乏力一直出血,经阴道纱条压迫止血及介入栓塞,输血补液积极治疗后效果不佳,凝血功能和血常规各项指标都降为临床危急值。经全院大讨论,诊断为:胎盘植入,失血性休克(DIC)。此时累计失血量高达5000ml,相当于正常成人全身血容量,患者生命垂危。

省妇幼保健院周绍明副院长及医务部李博主任得知情况后立即赶到现场,指挥并协调医务人员展开紧急全院大抢救。患者经绿色通道直接送入手术室行剖腹探查术,但血库告急,麻醉科李爱媛主任果断作出“回收式自体血回输”治疗方案,陈书先和唐婧在2分钟内迅速连接好吸引储血管路。

                                           

在手术过程中大量鲜红色不凝血涌出,储血器吸引3000余ml,经清洗,净化,浓缩后回收1300ml自体血直接输入至患者体内。同时输注血制品及补液治疗。终于,患者趋于平稳,术后转ICU继续治疗。在10月4日患者基本康复转回了普通病房。

以往省妇幼及现在大部分医院遇见产科大出血的病人,因顾虑羊水栓塞,术后感染等并发症都墨守陈规地依赖异体输血。但目前我国异体输血面临很大的困难,医疗用血长期供不应求。

从交叉合血处理血制品到输注到患者身上,需要耽误很长时间,而产科出血往往迅速且凶猛,抢救生命就是在与时间赛跑,产妇没有足够时间等待库存血救命。因此,出血一直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如果血液供应充足,全球每年约有150000的孕产妇可免于死亡!

由此可见,获得有效安全的血液制品,对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具有重要作用。输注异体血有传播病毒肝炎、艾滋病、梅毒等疾病的可能,同时输注异体的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蛋白质可导致同种免疫以及其他输血不良反应;而输自体血不会引起因同种异体输血免疫反应所致的溶血、发热、过敏、种植抗宿主病等不良反应,也不会发生异体输血时交叉配血失误,并能避免艾滋病病毒、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等血液性病原体的输血传播。

自体血中含较高浓度的新鲜红细胞,Hct可高达50%以上,  携氧能力高,并清除了组织碎片、脂肪细胞、破坏的细胞基质、游离血红蛋白和脂肪酸及抗凝剂等,使大量输自体血的安全性得到明显提高。一项对产科患者自体输血的队列研究结果发现,与异体输血相比,自体输血并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而且没有患者发生羊水栓塞。随着医务人员对羊水栓塞发病的病理生理变化越来越了解,大家正逐步接受产科病人自体血回输。

省妇幼成功实施的湖南省第一例产科术中自体血回输,它翻开我省在产科出血应急抢救措施的新篇章,很好地解决了产科血液紧缺问题,对争取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有很好的促进作用。